艺术不仅带给人们直观的视觉美感享受,也引导人们在思想、精神和信仰上到达更高的层次。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来看,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所创造的艺术精神也有所不同。
中国艺术精神不同于西方的艺术精神,即使是同处东亚,有着相似的表达艺术的物质媒介,中国艺术精神也与日本的艺术精神完全不同。这是因为各自有着不同的文化理念、内在精神和气质。
什么是中国艺术的精神这不仅是艺术问题,也是一个重大而又复杂的哲学问题。徐复观先生认识到了这一点,希望帮助国人找回在艺术精神方面的自信,使国人“犹如在炎暑中喝下一杯清凉的饮料”。他根据自己对“道”与“艺术精神”关系的理解,从中华文化最核心的儒教和道教入手,对中国艺术精神开展深入的反思与批判,挖掘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从一个全新的维度对中国艺术精神进行了诠释,于是有了《中国艺术精神》。
《中国艺术精神》提出了中国艺术的“为人生而艺术”的精神主题,将整个中国绘画的历史主线归结为庄子哲学的展现,认为中国艺术精神的最高意境在本质上与庄子的“道”有相通之处。
徐复观先生首先从孔儒的乐论开始论述上古音乐艺术的精神,探讨了仁教与乐教的统一,音乐对教化的影响,以及音乐与人格修养的关系。其余章节以绘画艺术为研究主题,探讨其所蕴涵的中国艺术精神。在这些章节中,徐先生对《庄子》开展了“再发现”,通过对历代中国画演化的研究,提出中国艺术精神虽源于儒家,但成于道家,并旗帜鲜明地提出《庄子》是中国艺术精神的核心理论支撑,是中国艺术精神主体的呈现。
徐先生指出从魏晋开始,中国画写意精神逐渐顺应天理,超脱于形、言、技而走上与技艺完全不同的道路;历代艺术家在追求理想人生的过程中,不自然的将《庄子》中“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引申到个人的道和德,将心物相融、物我两忘的艺术追求融入和落实到艺术创作之中,使之暗合了庄子“道”的最高意境,最终成为“中国人的心灵里所潜伏的与生俱来的艺术精神”。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艺术精神》中对庄子艺术精神主体地位的凸显引发了非常多的争议,一是因为它突破了以儒家美学为主导的传统思维模式,二是因为中华文明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对于中国艺术精神实质的认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非一人一书就能够给出完美的答案。但《中国艺术精神》敢于发轫,不仅呈现了宏大广博的艺术思想和严密的逻辑,也有着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负责的批判精神,因此为探索和理解中国艺术精神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思路。
从这一点来看,《中国艺术精神》在学术史和文化史上确定有着不同凡响的价值和地位。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