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的作品类型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是他的经历,他的偏好,还是市场的需要?史铁生的作品无法逃离他的残疾,他的名字旁似乎永远搭配着一辆轮椅。而李娟则用文字在遥远的荒原上种下了花朵,尽管她可能从未亲自到过乌鲁木齐。我真不知道我能够写些什么。没有坎坷或不凡的经历,我所讲的故事是否会有人愿意倾听呢?
在年轻的时候,我喜欢阅读散文,像是沐浴在风中的爱情故事,或者是探讨人生哲学的深刻话题。但是,别人的思考再深刻,也无法转变为我的思考。现在我更倾向于纪实类或小说,我需要有一个明确的人物、故事来引导我。作家用文字将所有画面在我脑海中描绘出来,这样我才能真正地投入阅读。
读过《务虚笔记》后,我又读了《我与地坛》。我猜想在别无选择的日子里,史铁生不断地思考、探索,慢慢形成了一套自洽的理论,并借助文学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了出路。《我与地坛》写得非常好,《好运设计》也非常精彩。至于剩下的部分,对我来说并没有留下太大的印象。而《务虚笔记》的开头也很吸引人,我期待故事的发展,但到了三分之二的地方,我已经有些不耐烦了。有些作家可能只有一两部杰作,剩下的作品只是随意附送而已。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