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浩浩汤汤!自司马迁的《史记》方以竹简文字的形式,沟痕泱泱华夏文明集结原点,由此溯源“五帝”始,固化华夏的同一个祖先“文化之根”。并以其为发轫之端,历朝历代,国家皆以编撰断代史为己任,至清张廷玉的明崇祯17年止的《明史》,由统一的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最终由乾隆皇帝“御批钦定”的武英殿印刷《二十四史》,乃成为传颂至今的正史,也即是“钦定二十四史”!
正如历史学家刘凯在其《二十四史通识课》第一部的序言所述,读二十四史,即便是专业的学生学者也不能遍览,更何况对于没有古文基础的普通读者!是否有必要读这些正史,以及如何去读,是围绕在我们心中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绪!
所以,以民间身份在孜孜不倦精研二十四的刘凯的《二十四史通识课》,都是给与国学史家思想进行的一次“健康瘦身”,可以让普通的我们在日常工作闲暇之余,读史,去学习,开阔我们的视野,提升我们对国学文化的认知程度,不会数典忘祖!
通识课第一部共分两章,即以《史记》和《汉书》这两大接续华夏历史大半个天空的“千古绝唱”与“正史典范”为讲述学习。
作者遴选《史记》里的10篇“纪”、8篇“世家”、9篇“传”等27篇,进行精读细讲。刘凯以其扎实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对于各个篇章里的人物均能透彻的分析其功过得失,并能收集《史记》之外的文献资料加以佐证,比如西汉竹简《赵正书》里关于秦始皇选择皇位继承的对话,表明作者的观点为不能“使彼非此”,而要综合地去看,去分析!
同时,作者也将《汉书》与《史记》中相同的事件和人物进行对照讲评,并结合历代史学家的观点,说明司马迁和班固这两位史学家在记述撰写历史时各具特色!
在第二章的《汉书》介绍里,摘取选择四“传”两“纪”进一步说明班固对于历史的雅正、严谨、稳重的传承,没有太多的文学色彩,而是直言叙事,自西汉汉武帝到王莽篡权夺位的历史风云,与司马迁的“无韵之离骚”有很多的不同!当然,这里面也存在着“宣汉”的思想叙述倾向。需要读者能够认识清楚其本质!
故此,历史学家刘凯也在这本通识课中,比较司马迁和班固不同的抒写历史创作观,用他们相对的记录对象的不同表述,加之作者扎实的基本功,可以让读者识别出各自的不同的社会价值观,不至于混淆视听!
作者在第一册的《史记》和《汉书》里,更能将历史人物的各种形象得以丰满立体,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这些历史大家对帝王世家的性格特点,以及诸多大事记的前因后果,并从中分析得出其“是非成败”的具体因素,非常详实,且具有联系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二十四史》发其中华源,铸其中华魂,让我们阅读二十四史,“传承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续至今、从未中断的悠久文明,唯有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人民网《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
所以,“治学先治史”,只有“铭记历史”,以史为鉴,以史为镜,我们才会将现实和历史逻辑更好的迭代创新,强吾民族壮我中华,让“中华文明重焕盛大荣光”!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