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流俗地》再看《金阁寺》,冲击力直接呈几何倍数增长。赤诚的文字看得人好感动,这才是一个作家应有的态度啊,把自己完全投入进去的真诚啊。被他的文字打动,填补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巨大空洞。
现实生活已经够浮躁虚伪了,真心受不了将这种造作延续到文学作品中去,《流俗地》你怎么能!等这种热情过后,再用客观的态度去审视《金阁寺》,总是有股说不清的别扭。价值观混乱挣扎,能感受到作者处于极度的精神压力中,难以平衡。
因文字中有那么多“我”,误以为主人公沟口是一个非常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但越看越觉得“我”的自我核心非常脆弱,他的行为几乎都是依靠外力推着往前走。就连烧金阁寺这个行为也是通过逐渐打碎他人的期待才行动的,目的也是为了向他人进行某种程度上的表演。一切都是围着他人转,自我核心并不稳定。在这里要吐槽一下心理学专家的口无遮拦和胡说八道:“在与他人沟通中频繁用我的人自我意识非常强烈”,呸!
烧金阁寺这个行为真的非常日本,跟他们不承认历史如出一辙。金阁寺跟沟口不再是一路人了。作为沟口耻辱的见证者,有为子唯有一死才能解他心头之耻。但是呀,存在不单单是物理上的存在,更多是非物理上的。有为子虽然死了,但沟口却从未如此接近过自己的女神,也代表其带来的耻辱感一直存留,而这种耻辱感仅沟口一人享用。金阁寺虽然被烧了,但其见证的一切美丑善恶也随之被金阁寺燃烧的见证者沟口收为己有,他拥有了解释权。同理,或许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释其民族本性,别扭到畸形地步。就连最后沟口选择了生,也是因为金阁寺拒绝了他,emmm…就是很难评。
一路看下去,所有行为都有种迫不得已的被动,受害者的可怜,但你就是越看越觉得别扭,这明明都是你一手策划的,为何还要摆出受害者的姿态来呢,真是完美受害人,跟日本这个民族在国际上扮演的角色真的好像。若你主动选择了生,我还尊重你,但你非得找个客观理由说其拒绝接受你,被动醒悟选择了生,那就很恶心了。没有责任,不愿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每一步都给自己找了很多理由和借口,骗己骗人,就挺让人不舒服的。
其中说得最多的是一个关于美猫的禅语,关于这个故事和与其相关的所谓哲思,总觉得很别扭很可笑,有小岛风味。
(本来想夸来着,可能是民族血液觉醒了一会儿,真的是…虽然我看的不是陈德文译本,但他居然把《金阁寺》和《罪与罚》《红与黑》放在一起比较,我真的会哭好嘛。)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