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70万字的微观史,说说读后给我的一点感受吧:
在传统叙事中,一般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其实说成“此消彼长”更为贴切。原因有二:
其一,“分合”说法简化成了一维模型,成了一种零和博弈。而“此消彼长”既能抢占生态位,又能扩展生态位,增加了维度,能适配正和博弈。
其二,历史的发展也是通过外界能量输入来对抗熵增的,这种能量表现为政治、经济、人口,科技(军事)的发展也好,还是说成王朝所面对的向心力或离心力也好,推动者人类历史不断的演化。明朝、朝鲜、女真和蒙古各部落,在各自发展过程中总会面对意识形态和资源的冲突,不仅要讲好一个故事来增加文化认同,还要组织人口、动员军队、能打胜仗,各个政权的目标都很一致。
所以,在明朝怠政导致高压态势在辽东逐渐消退这个窗口期,建州女真恰好处在了政治、人口及经济规模的上升期,以努尔哈赤为代表的后金集团,只需要抓住风口,少犯错误,将后金驶入军事征服主导的快车道,雪球就会越滚越大。后金的政治经济诉求也再逐渐变化,从模范羁縻卫所(萨尔浒战役前),到要求对等的政治地位和经贸往来(萨尔浒战役后到明朝灭亡前),再到取而代之(明朝灭亡后)。而明朝的意识形态(或者说路径依赖,“好”故事要讲下去)导致这个庞然大物在山海关外持续失血,没有及时止损,最终内部多个脏器衰竭而倒下。明清迭代并未导致其他朝代更迭那样进入乱世,而是很快完成了统一。(三月十九崇祯上吊,九月十九顺治进京)
清朝打服了蒙古,通过政治创新(共主)解决了明朝从始至终无法解决的蒙古问题。并在后续征战中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的雏形。200年后,清朝开始面对世界局势的此消彼长了。
我在想一个王朝或者一个政体如何才能长治久安,也就是如何把外界输入的能量一直转化为这个政体的向心力而不是离心力。因为这片土地上积累的太多的能量最终都变成了暴力输出:乱世民族大乱斗,盛世我们窝里斗。
我能想到的唯一答案就是创新,这个创新不只是科技创新,也包括经济、文化、艺术等多个维度。而创新的土壤却是稀缺和苛刻的,它要求政治是可以多次博弈的,法律面前是人人平等的,文化艺术是包容自信的,最关键是人,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他们认为他们的后代,值得在这片土地上生活。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