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在唐代高手林立的诗海里,并不耀眼。但是他的生平却比众多诗人多了一些浓笔彩墨。
《高适年谱》一书中,作者提到高适在22岁的时候,首次入长安,本想靠着几首诗谋取一些功名,结果无所收获。年少气盛,也曾为自己不平,写了几首牢骚诗。
这本书和其他写高适的不同,就是用诗歌串联了他的一生,其中有高适生时经历的历史环境以及和他同时期诗人的命运。
杜甫比高适小十二岁,48岁时便说自己老了,而此时的高适因为常年锻炼,身体健壮。
高适任剑南节度使的时候,已经接近暮年,他一生追求的诗歌,还在写。一生追求的功名也终于落入囊中。此时,大唐风雨飘摇,边关不稳。高适负责牵制吐蕃兵力。
高适在和吐蕃对战时,败。史书记载:“......以功名自许,而言浮其术......”高适自己的解释则是因为粮草不足,导致战败。
高适去世时,官至正三品,在大唐所有诗人中,是比较高的成就。
《高适年谱》的作者周勋初,是一位非常严谨的历史研究学家,在书中他也详细解释了这本书的来由,恰逢他指导当代文学的博士生,而他自己研究唐代文学恰逢从高适开始的。但是郭沫若有一本讲李白的书,对高适批评的不太合适。当作者去找寻历史对于高适的记载时,才发现,高适的编年谱甚少,不知是其对历史的贡献不够,还是因为其他原因被人所弃。
后来经过大量的研究追踪,在多册古籍之中寻找高适的蛛丝马迹。力求还原一个真实的高适。
高适在唐代诗人中,并不显眼,佳作和他人相比,亦少。但是他比其他的诗人更加务实。他从诗人的角度共情百姓的甘苦,他也从战士的角度悲愤人民生活的黑暗,所以和其他诗人相比,高适更接近当时的生活。
阅读的意义是纠偏,所以多读带有历史意义的书籍,客观的认识一个人的同时,也是客观的认识一个时代。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