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美术馆(MFA)的建筑扩建有三个时间转折点,分别是1909、1981和2010。
盖伊·洛厄尔|1909
1909年,盖伊·洛厄尔受法国美术思潮的影响,设计了新古典主义的博物馆,体现了宏伟、对称和秩序。后来的扩建都遵循了这一风格,直到1981年。
贝聿铭|1981
1981年,美术馆扩展西翼,由贝聿铭担纲设计,为博物馆带来了现代的活力。
贝聿铭先后就读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成长于波士顿,但他在这城市的经历可以说是噩梦多过欢喜。
他1964年设计的麻省理工学院绿楼首次开放就遭遇尴尬。由于底部拱门的风速过高,人们无法正常进出建筑物。有一个流行多年的传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亚历山大·考尔德的雕塑大帆被安装在了建筑物前面,用以偏转强风。这其实是一个笑谈。
1964年,贝聿铭设计肯尼迪总统图书馆,但直到1979年才建成,其过程苦不堪言。方案几经修改,最后连建筑地址都换了,长达十五年的波折煎熬曾让他一度失望到想要放弃。
最大的危机来自于1976年竣工的约翰·汉考克大厦。此大厦一度因其建造时发生的工程缺陷而闻名:窗户玻璃不断从大厦上掉落,以致于当风速达到72公里/小时时,警察就会封锁周围的街道,最终被迫用新材料替换了所有的10344块窗户玻璃。为此,贝聿铭事务所官司缠身,多年后才得以解决。
虽然麻烦不断,贝聿铭还是赢得了波士顿美术馆这一地标建筑的扩展业务,其长拱廊的设计让厚重的建筑变得轻盈通透,老博物馆的氛围为之一变。
诺曼·福斯特|2010
波士顿美术馆在1999年开始了一项大规模的改造计划,由福斯特建筑事务所(伦敦)负责。2010年完成后,博物馆增加了新翼的展厅,重新规划了展览路线,将所有建筑空间整合形成了一个有机体。新翼还引入了自然光和节能技术,提高了参观者的舒适度。这项改造设计赢得了多个国际建筑奖项。
美术馆新立面细节,与室外的交互
福斯特设计的新翼不同于其他开阔空间,它有很多小而精的展厅,主题集中清晰。每个展厅都有独立的玻璃门,不断推门而入,让观展行走有一种探索的感觉。在艺术品扑面而来的间歇,展厅间的连接所创造的“空白”,让观众得以暂时停一停喘口气,欣赏窗外景色。但是这些门的使用频率太高了,经常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有时竟像五音不全的人在唱歌。
波士顿美术馆很大,即使有纸质地图和物理导识也容易迷路,不同时期的建筑叠加更强化了这个感受。这也是很多历史悠久的大型博物馆之通病。观众到访欣赏艺术,不是为了走出迷宫。人们愿意迷失于艺术,而不是迷失于建筑。
从1909到2023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