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余华的长篇小说《第七天》, 我在心里一直很纠结: 是买,还是不买。因为在之前读过的余华几部长篇小说都特别出色,尤其是《在细雨中呼喊》,我个人认为那是余华最好的作品。《活着》和《许三冠卖血记》通过小人物的苦难人生经历,以小见大的方式反映了中国几千年的苦难历史,也是中国几千年平民苦难历史的缩影,具有极强的历史厚重感。《兄弟》虽然稍逊一些,但仍有亮点,通过一些夸张的手法,讽刺了当代的一些社会现象。然而对于这部《第七天》,特别是看了网上的一些评论之后,心中犹豫了:难道一个能接连写出几部特别优秀作品的作家,在他的这部新作品中,真的像网上所说的那样差吗?如今十年过去了,我心中的疑问也纠结了十年。最终,我下定决定,彻底解开这个疑团,于是我在网上购买了一本二手的《第七天》。这部小说并不长,只有13万字,我抽出一些空余时间就读完了,每天一个章节,共七个章节。
也许是受网上评论的影响,小说的缺点变得更加明显和突出。在合上书的最后一页之后,我用这样一个不等式对这本小说进行了总结:
《圣经》七天创世框架 + 流浪汉小说模式 + 网络新闻串烧 + 鬼魂视觉 ≠ 优秀小说
首先,对于《圣经》上帝七天创世的框架,作者余华可能想用这种方式来博取西方读者的认同。但实际上,上帝七天创世的故事在西方社会中就像每天吃的面包一样平常,而且这种宗教创世故事并不能体现当代西方文明的核心精神-民主和自由。所以,余华采用这种宗教故事来讨好西方社会,就好像西方人用青菜豆腐来讨好东方人一样,并不能获得东方人的认同。所以,余华的这个用心是无法得到西方读者的认可的。
其次,流浪汉小说模式在这部小说中的运用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许多西方文学名著也采用了这种模式,比如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还有塞尔玛·拉格洛夫的《尼尔斯骑鹅历险记》。流浪汉小说适合展现广阔的社会面,这类作品通常都是几十万字,是厚厚的一大本。但是在《第七天》中,由于篇幅限制,展现的社会面并不广泛,人物转折也很少,描述的仅仅是一些“串烧”后的死亡事件。
网络新闻串烧应成为这部小说的亮点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