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听说这本书是两年前的戛纳,金棕榈最后花落另一部充满奇想的电影——《钛》。当时就将这部片子列入了待看清单,但没想到先一步看到了书。
阿列克谢·萨利尼科夫在书中以彼得罗夫一家延伸开去,描写了他们以及他们在流感季中经历的幻觉与怀想。人们昏顿地坠入过去的梦,半梦半醒中真实的一瞥让你不寒而栗。
作者的文本风格无疑是很适合这样的故事,所有怀旧的情感(对过去、对历史、对他人、对自己)在文本之中萎靡而又宏大地盛放,运用的语言技巧是如此密实,一行行的文字、场景、事件直直扑向你,现在与过去、幻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不再明晰,读者随着作者的文本堕入一场又一场无望的梦,在不经意间意识到人们相互之间的勾连。
我是一个读书不喜欢考证细节的人,但这本书如果能够详细考证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一定会非常有趣:开头男主角彼得罗夫回忆小时侯雪姑娘给他带来的美好回忆和末尾马林娜回忆自己扮演雪姑娘时一个小男孩紧紧攥着自己的手——相同的事件在不同人的脑中是如此孑然不同。
全书详细(甚至细碎)的环境描写在不知不觉中为读者构建了一个衰败却又风格独特的世界景观,人们在此生活、入梦、梦醒、死去,为其增添了几缕光怪陆离的色彩。
书本中的每个人都作茧于历史、现在、过去与未来之间的梦中,在流感的季节每个人都在生病,人们都以不同的方式感到失意:彼得罗夫想当一个漫画家实际是个修车工,与妻子离了婚;妻子(或者说前妻)彼得罗娃表面是个循规蹈矩的图书馆管理员,内心却充斥着黑暗的欲望,甚至幻想过杀死自己的儿子;彼得罗夫的朋友谢尔盖是一个不得意的作家,怨恨世界不赏识自己的才华,并请彼得罗夫帮助自己自杀……所有的不甘、迷茫和历史的伤痕互相交织,带来不断的阵痛。
读这本书有时会想到《梦之囚徒》与《二手时间》,一个是层层相套的叙事陷阱,一个是活在“二手时间”里人们的喃喃呓语。读这本书时我正在精神病房给妈妈陪房,她双相复发,所有痛苦的过去在脑中变得如此强烈并夹杂着幻想。她变得敏感而易怒,我感觉我从来没有认识过她,我会想人类的大脑和忍耐的痛苦是否有极限,会想是否对于痛苦的人来说人生就像一场高热带来的幻梦一样。曾经牢不可破的一切突然变得如此虚幻,只剩下无人大街路灯下随风狂舞的雪粒。“心里边总想看看,这一切将如何灰飞烟灭。”
缺点: 1.翻译大部分在我接受范围之内(不过的确不熟悉俄语),细节描写感觉也挺到位,但是偶尔蹦出的一些太过流行口语的表达让人有些出戏。比如124页“表面正经骨子里闷骚”和136页“血条又满上来了”,不知道是否是作者的原意。
2.轻型纸。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