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意境自古以来一直充满了风流。形意结合的艺术形式展示了我们独特的文化哲学思想。与传统绘画的意境相比,我总是更容易看到表面的美,虽然它风雅神秘,但很难具体说出美在哪里。
在我了解的传统美术赏析中,常常更注重其中的文化、历史和哲学价值,忽略了对其我就像近视眼终于戴上了眼镜,得以逐步走出朦胧的山林、飘渺的云海,清晰地进入绘画中的世界。译者李渝女士本身就在中国艺术史上受到作者高居翰的影响,使得这本书的翻译文字优雅流畅,专业准确又富有温度。再加上高清扫描分辨率统一的插图,舒适美丽的排版,细腻柔和的纸张,这种阅读体验太美妙了。
我对于绘画的了解太少了,书中的人物绘画部分《禅师无准画》、《八达春游图》和《折栏图》都是我第一次见到,这让我突然意识到与同时期的欧洲绘画相比,在人物细腻传神的表现方面我们似乎走得更远。就像今天一样,绘画风格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已经成为了画家表达题材和个人思想的一部分。与文学创作中的引经据典类似,绘画风格也借用典故来挑起思古幽情。只不过随着时间的发展,大家都偏离了原本的方向,艺术家和观众开始追求一种更复杂深奥的美学知识,只关心风格演变史的认识。
再次感叹我真是爱惨了北宋的画家们。在山水画领域,范宽和李成都具有近乎宇宙创造力般的神奇才华,他们的作品展示了一种在自然界中无所不在、恰当而又和谐的秩序感。就像大自然从不会创造出矫揉造作、形态错误的树木和石头。宋徽宗统治初期,画院曾有一条戒律:“盖一时之所尚,专以形似,苟有自得,不免放逸,则谓不合法度,或无师承。”在这种要求的压力下,画家很可能会沦为最糟糕的学院主义者,但是他们没有。他们创造出的画作并不是将自然忠实地描绘如照片;自然并不会将它的创造力局限在那些优美典雅的线条中,也不会将创造力仅仅安排在那些秀美而永恒的构图中。相反,这些作品展现了清澈透明、理想完美的自然。画家们使用巧妙的技巧来达到恰当的绘画效果,但他们从不单单依靠技巧来打动观众;他们的作品中充满了古典式的自制力,避免流于浮夸的情感。艺术家们好像是第一次接触到自然,用惊叹和敬畏的心情回应自然。正如作者所说,他们的视界新颖,了解深厚,是后世无法比拟的。尽管这颗明珠在南宋时期逐渐暗淡下来,但是它令人心满意足地充满着令人震撼的美,我已经不敢奢求更多。
谈到南宋时期,相比马远,我更喜欢他的儿子马麟(好吧,我就是不喜欢马远的画)。在当时,不歌颂平静柔美好像属于一种“政治不正确”。通过在细腻的绘画中表达与之全然相反的内容,他显得既新锐又叛逆。唉,真是年轻真是摇滚啊。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