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长大》是一本不太起眼的书,很容易就被忽略,甚至可能被封面误导为低龄读物。其实这是给具备一定思辨能力的读者看的。虽然这本书可以说是“应用哲学类”书籍,但说实话,整本书有些地方的哲学浓度太高了,需要消化,不过,不影响这本书的结论价值。
如果你对康德的哲学不怎么能够进入,那么读这本书就会比较吃力。整本书大量梳理了康德对于现实认知的看法,也就是你怎样去看待现实。当现实不如你所愿时,你怎么办,这时就需要你的判断力了。你增强了判断力,很好地处理了现实与理想的落差,你就长大了。
这听上去是给高中生、大学生或者刚毕业的人看的,其实,你只要没到四十不惑,你就会一直面对如何增强判断力的问题。说这本书有些地方的哲学浓度太高,是因为作者苏珊·奈曼大量论及康德和斯多葛学派及黑格尔,类似于你在看一本历史书时,你明明很想尽快看到历史对现实有哪些影响、产生了哪些结果,可作者偏偏进行了长篇的来龙去脉的梳理,而你又对历史又不是很感冒,你就可能有些抓狂。
这本书也一样,作者对康德哲学思想的铺展,其实就是对哲学历史某个分支的梳理。尽管如此,这本书的核心观点仍旧会让你觉得很有收获:成长更多地关乎勇气而非知识;世界上所有的知识都无法替代你运用你自己的判断力的勇气。我们需要勇气去学会相信自己的判断力,而不是依赖国家、邻居,或者喜爱的电影明星他们的判断力。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有勇气去接纳贯穿我们生命始终的裂缝,因为不管生活多么美好,裂缝总是存在。理性的理想告诉我们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经验却告诉我们显示往往不是理想的样子。长大需要我们面对两者之间的鸿沟——两者都不放弃。
这样看来,这本书说的无非就是“现实不是你想象”嘛,用术语来说,这本书讲的是“实然”与“应然”的关系。这对很多人来说,早已是常识了吧。简单说,“实然”就是世界实际是什么样子,“应然”就是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大约从15岁到40岁,一个人一直会在“实然”和“应然”之间抻拉,经常是非常痛苦。在不断缩小“实然”和“应然”的落差当中,在不断增强自己的判断力的过程当中,你就真正长大了。
看似这本书是在说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其实是一本能够给你增强能量的书。它是一种看法的调整,有点类似于“事情发生了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情”,不过,这本书会更有连贯、严谨的思辨和推导过程,也就是理论支撑。
不言自明的道理看似简单,但现实当中,绝大多数人都很难做到“成熟”判断。当一个人还是小学生时,他/她的父母是最能够有机会与他/她首次发现“实然”和“应然”的鸿沟的,成长由此开始,父母也就由此简明哲学导论》《西方哲学史讲演录》这类的书,但显然太不够了,需要增进。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