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是半边天,但身处历史洪流中,她们甚至要超越半边天。她们的毅力、耐力和苦苦挣扎的能力远远超越我们的想象力。在差点无法生存的日子里,她们能够全力以赴,活下去,保证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成为唯一的希望。杨本芬写的《秋园》既是一本小小的书,又是一本厚重无比的书。
对作者来说,她在六十多岁时才开始写作,写作的地方竟然是厨房,在熬药间隙时拿着稿纸写作。这种敬意和动力是什么支撑她坚持下去的呢?在序言中,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如果不进行记录,或许就会被遗忘,仿佛从未存在过一样。重要的是,记录本身就具有非凡的意义,不论记录的内容如何,只要记录下来就行了。
生于乱世的秋园嫁给了杨仁受,一位国民党的军官。如果按照正常的节奏,如果没有乱世的波折,秋园的人生应该不会如此曲折。嫁给军官,起码可以保证衣食无忧。然而,在那个战乱纷争的年代里,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人的命运就像是海上的一叶扁舟,最终会去往何方,谁也无法预料。
中途下船是因为仁受要看望父亲,如果没有这个原因,他们就不会下船。命运也不会变得如此波折。下船后,一切都改变了。军官的光环很快消失,他成了一个普通人。而仁受则担任了乡长和教书先生,这些本该不会发生的事情。背后,秋园的日子也变得困难起来。
到了1949年之后,情况变得更加糟糕,旧账开始算起,生活陷入了低谷。吃的不用说已经困难到了极限,穿的、用的更是一无所有。他们如何继续生存下去呢?乞讨成了他们的最后选择。无论是秋园还是之骅,都成了不得不乞讨的人,而且还受到了嫌弃,因为他们带着身份的耻辱。
当我年少时,曾经遇到过真正的乞讨者。他们只是为了填饱肚子,走街串户,乞求一点馒头和煎饼。我当时并不知道,还有人会饿肚子。我的母亲总是给他们一些馒头,再加点香椿咸菜,还提供热水。经过表示十分感谢后,他们会去别的家乞讨。
他们远去的身影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中。看到《秋园》中的描写,仿佛记忆重现。秋园为了生存,为了活下去,不仅乞讨,还进行了第二次婚姻。这次婚姻并非为了别的,仅仅是为了一个新身份,能够留在新地方的不得已之举。否则的话,她和孩子将被赶回原籍,而回到原籍后,可能面临死亡风险,甚至会饿死。
《秋园》中的坚毅女性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她们展现出极度善良和忍耐的特质。历史的洪流中,每个女性都竭尽全力地向着阳光的方向奋斗。她们所获得的成果是当之无愧的,与她们付出的远远不成比例。
然而,她们的精神光辉依然闪烁不息。读完《秋园》,我还想起国亚写的《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家族史》。同样是素人,同样经历历史洪流的普通人。正是通过他们,我们才能看到那些耀眼的年华。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