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传》以时间为经,以诗词为纬。它娓娓道来了白居易一生中的理想抱负、人格品性、文学成就,以及所处时代的政治背景、文化背景。用细腻的文笔诠释了白居易虽历经坎坷却坚强不屈、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读完这本书,不知不觉间。作者的优美文笔,让阅读它就像读一篇散文、读一首诗。就像春日里的早樱暖树,夏日里的窗下清风,秋里的瑟瑟江水,冬日里的红泥火炉。作者用文字指引我们走过一年变化的四季,也走完了白居易漫长的一生。
白居易出生在书香世家,从小读书勤敏,五六岁学为诗,九岁谙识声韵。十六岁因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才名升起。二十九岁进士及第,三十五岁正式开始了宦海生涯。他有济世为民的心,也有为官的担当。他多次直言进谏,屡陈时政,也多次遭贬谪。宦海沉浮,他曾经意气风发,也曾经无奈消沉。他这一生中,有多少理想、多少向往,又有多少无奈、多少心酸。他历经八位皇帝,官至刑部尚书,最后以七十五岁高龄辞世。
白居易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他一生为诗痴狂,因此被称为“诗魔”。一首凄美动人的《长恨歌》成为千古绝作。一首《观刈麦》,道出百姓的辛苦与辛酸。“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首《卖炭翁》,表达了他对百姓的无限同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喟叹,让浔阳江畔的邂逅,定格为中国诗歌永恒的传奇。“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让我们看到他在山水中不断寻求的精神超越。
说到白居易就不可不提元稹。元稹是白居易一生的至交好友,二人诗风相近,才名相当,史称“元白”。在白居易三十二岁,元整二十五岁的这一年,二人同时及第,同时被授予官职,两个人的缘分也从此开始。他们秉性相投,一见如故,成为好友。一路走来,二人一直惺惺相惜、相互扶持,他们是世事相通的朋友,更是肝胆相照的知己。难怪作者会说“此情,无关风月,却比风月动人”。“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我想,这句话是对白居易处事态度最恰当的评说,也是对他本人最恰当的评价。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