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学者柏文莉通过墓志(约70%),史书(约20%)以及其他学者的史学研究著作(约10%)来推导,重塑南北宋时期的社会生活流变的这本《权力关系——宋代中国的家族、地位与国家》今年推出了新版本,在2015版的基础上做了不少修正。
全书的逻辑结构很清晰,先由唐宋墓志辞令的差异引出宋朝的不同之处,接着分别从宰相及其后人、名门世家、地方精英和当地士绅的家族渊源,起家过程以及婚配情况进行追溯,从而总结出宋代社会的中高阶层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快速流动现象。
本书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学术化的。从大量墓志统计中寻得的命题,在最后也通过大量的研究、佐证得以“圆满”收官。宋代社会运行的特殊性的其中一面也许就像作者所言那样吧,一些超越社会和政治范围的人通过某种/多种社会关系得以关联,或可谓是宋代的“六度人脉”之书了。
具体到本书的章节内容中,第一章是一个高起,作者快速识别出唐宋墓志在写作的辞令中的时代区别,并由此锚定了接下来的研究方向。在这一章中会出现一些有趣的统计数字,让读者迅速沉迷在作者勾勒的历史迷楼之中。很有意思的是,在接下来的八章案例分析中,除了作者想要重点证明的论点之外,竟会生出一种出人意料的浓浓的虚无感。
先暂时回到让这位外国学者好奇的中国古人的嫁娶问题上来看,在第一章中,她就关于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大量知识来源有一个小小的吐槽,由于这个海内外的不同之处让她的素材只好多取自行状或者墓志。取材墓志其实也可有其“趣处”所在,本书中稍显可惜的也在此处:第一是这本大量运用墓志材料的书在主文中缺少对墓志原文的展示,多少失了些探寻的韵味。关于这一点各人观感可能各不相同,且相对直观可见,此处不做赘述。第二是作者着重于捕捉各个案例中人物关系,对于宋代家庭内部的构成似乎少了些深究。那这一点我觉得还是挺有意思的,作者在研究宋代社会运行的特殊性时放了很多精力在案例本人或亲属的嫁娶安排上。一方面不同的嫁娶显示了案例对象现时的社会地位,生活状态,另一方面作者也有意指出嫁娶行为背后的资源整合与共享意图。在全书八个章节的内容中不时会出现同一案例对象或其亲属的嫁娶对象所处社会阶层天壤之别的情况,作者观察到这一情况,她给出的推导结论是可能是由于案例对象在嫁娶行为发生时自身的社会地位,官僚身份的不同所致。这个相对单一的总结似乎没有考虑到宋代家庭中可能出现的嫡庶之分,而作者在文中一处墓志文的分析中的表述又明确显示出她是知道宋代家庭的这层结构的。个人是觉得如果能够对部分案例对象的嫁娶增加一个嫡庶安排的细化分析,本书遗留的一些疑问可能会有更有趣更多元的呈现吧。
再来看看裹挟本书的那份虚无感。本书的核心是宋代社会精英阶层的转型,因此书中对宋人的亲属关系,社会地位,官僚身份之间的互动进行了取证和讨论。未曾想宋代社会运行的这种特殊速度也让本书呈现出另一种历史唏嘘之感,即在本书第二章到第九章的各种阶层的起家或努力起家的过程记录中,显现出的一种宋代家庭/家族的普适发展规律:奋斗→攒钱→获得教育资源及社会关系→入仕→扩大社交圈→第一代子孙就趋向没落…虽然宋代的官僚体系仍保留有恩荫这种形式,但官至宰相,其一代后人官职也多在中低层,并很快继续没落下去。能够在家族内传承的到头来似乎更多是经济上的,而非政治上的。这样一来在书中被大量排查的嫁娶部署之举似乎也多是在案例对象这一代的生命中有即时的短暂效果,对于家族的长远发展则几乎没有任何可被书中捕捉的痕迹…这种个人奋斗目标和终局在习惯了大家族深谋远虑终成百年传家基业的认知来看可不就是一种令人咂舌的虚无嘛…
繁华落尽终成空,夜阑如水思如烟。书中案例的奇人陈亮的一生在本书其他案例中显得尤为突出。镜中花水中月,浮浮沉沉几经起落,再加上戏剧化的开场和落幕,或许是宋代社会运行的又一时代特殊性所在吧。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