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年初的时候入驻豆瓣的。尽管对豆瓣的评价褒贬不一,我并没有太在意。但是因为喜欢一个人的电影,我开始在豆瓣追踪他的作品。然而,电影评论区的乌烟瘴气几乎吓退了我。幸好,在这里我发现了一个保存完好、用于交流和阅读心得与心情的空间。对于一个一直喜欢阅读但苦于缺乏良好氛围而只能断断续续阅读的人来说,这真是一个惊喜的发现。就像有人监督又有人陪伴,我在琐事之余的碎片时间里尽量拿来阅读,感到自己的生活异常充实,深深体会到做一个“读书人”多么好。
不是因为豆瓣表白,而是想谈谈我在过去五个月里读过的《约翰·克里斯朵夫》这部线装书局版傅雷先生翻译的著作。这个版本的印刷字很小,看起来有些吃力。再加上错漏很多,我有些怀疑我读的可能是盗版。毕竟,在买其他书时看到这本书便宜,顺手买下了。刚开始用豆瓣写笔记的时候,我也找不到我读的这个版本,为了不耽误阅读,我随意找了一个版本代替。我总共写了26篇阅读笔记,这些笔记很稚嫩,只是我个人的见解,但我只求真实记录。读完之后,我想写书评,然后尝试搜索了一下,才发现原来有这个版本!所以我只能说这个出版社的作品真不敢恭维,阅读体验差,便宜的东西可千万别贪,我完全是靠意志力将其读完,然后庆幸自己能坚持。
《约翰·克里斯朵夫》是一部关于音乐、艺术、真理和民族斗争的史诗级小说,讲述了一个音乐家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成长史,承载着他一生对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欧洲国家文明发展出路的思考和探索。
罗曼·罗兰曾说:“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这不再是华丽而空洞的说教,约翰·克里斯朵夫难道不就是这样的英雄吗?
克里斯朵夫的生活轨迹从德国到法国再到瑞士,最后回到法国。德国是他的故乡,他在家中凭栏远眺就能看到的田野、河流、土地和森林,见证了他儿时奔走与玩耍的身影,同时,这也是他最初音乐审美的启蒙。因此,即使面对再苦再难的生活,他仍然坚持着初心,制作纯粹的音乐,而不是将音乐视为装点门面或获取面包的一种手段。他从未向现实低头。他的故乡德国和后来为了寻求新鲜空气而投奔的法国充斥着虚伪的艺术,艺术成为了谈资和工具,被资本和权力操纵。艺术失去了它本来的面貌。克里斯朵夫经历了失望、痛苦、无助、被嘲笑、被压迫、被利用,但每一次重大的挫折对他来说实际上都是一次新生。他感受到了只有在经历蜕变之痛后,无论是人格还是对音乐的理解和创作,才能实现升华。是什么使他闯过人生中一次又一次的苦难风暴?是信念的力量!是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他始终相信会有曙光,尽管不知道它的真实面貌,不知道要等待多久。
克里斯朵夫追求的音乐是具有性格、内容、思想和情感的音乐。即使全世界满是追求华而不实或只注重表面的东西,他仍然如此。因此,他的感情生活、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他欣赏的人文景观都成为他艺术创作源源不断的动力。时间也证明了他的艺术价值,他得到了认可,取得了成功,成为了前辈。然而,这样的艺术依赖的支撑一个接一个地倒塌,创作还有意义吗?生命还有意义吗?克里斯朵夫把他生命中比生命本身还珍贵的奥里维限死了,艺术是自我救赎,更是为了启发那些麻木无知的人。他有天职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