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分也许是作者的新左派立场(至少我读出来是这样)。我感觉这本书称得上是比格尔的跳出系统的“自我反省”很扎实的文献功底,是很好的福柯知识社会学和谱系学的应用。它对确认现在和过去都起到了很不错的参照作用,对我这个文盲来说帮助很大。本书的核心观点包括80年代新启蒙的对话性,“非政治的政治”性质的纯文学和“政治二元对立,及其伴生的古/今+内/外对立,新启蒙+人道主义+美学+纯文学的内在关联性,“内参书籍”和学科建制如何重塑“断裂的文学史”,以及“20世纪文学史”的打通和重写。我觉得李泽厚贡献了1/4的篇幅,这是非常值得称赞的。(ps:90年代对作者而言是新左派上升期的年代)最受启发的地方是:80年代文学之所以到90年代衰落,与政治张力的缺失有关。为什么扣0.5(主要是我吹毛求疵):首先,“政治”的含义在变迁中也会发生变化,如果能探讨这个话语背后的谱系就更好了。其次,在讲编写文学史和文艺理论时,对80年代学者批评得并不如他们自己标榜的那么包容,说他们回避传统左翼文学,而对右翼的批评相对温和(只是不推崇),不论后者是否属实(因为很难说,我吸收的知识也可能被扭曲了),但从80年代本来就是要与六七十年代对立对抗的出发点来看,要求它包容实在有点过分。而且,钱理群等人编写的那本书能够将丁玲、赵树理等左翼作家以及与五四运动有一定距离的作家纳入其中,我觉得已经可以了。嗯,不过这些小问题并不影响这本书的好处。
总的来说,这本书还是很不错的。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