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我读这本书的原因,是在此之前看过了李娟的《冬牧场》和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继而想继续探索荒野之旅的主题,窥探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但却看到了人与自身。作者柏瑞尔·马卡姆四岁时离开故乡随父亲到非洲创业,故事从她前往南格威运送氧气瓶的飞行开始,又以从英格兰向西跨越大西洋的飞行结束。中间讲述的故事更像是她在无数次飞行途中思路的闪回。儿时的玩伴、逃生于豢养的狮子攻击之中、同非洲部落一起围猎疣猪、参加驯马比赛、学习飞行、成为猎象向导时遭遇袭击……构成了她的传奇生涯。陶立夏在译后记中指出,整本书洋溢着孤独感,无论是对非洲,对夜间飞行,还是在人生旅程上的自我反省。非洲人类源自此并迁徙,并迄今仍未真正了解它,未能认识到“非洲大陆年代久远,许多子民的血脉如真理般庄严而纯粹”,直到我们再度离去,“非洲似乎根本没有留意到我们的离去,或者它根本就不在乎。所有的一切终将重归它的怀抱,甚至是我们这样无关紧要的存在”。非洲以一种超然世外的态度包容却不改变,面对众多生灵平等对待,以至任何死亡都不会被浪费。作者写道:“你学会观察他人,但从不观察自己,因为你在与孤独苦苦抗争。假如你阅读,或玩纸牌,或照料一只狗,你就是在逃避自己。对孤独的厌恶就如同想要生存的本能一样理所当然”。我在阅读这本书时,用的书签是7月初从成都出差回京的机票,在回程的航班上,这种孤独更加感同身受。个人与外界的连接被动切断,舷窗外的事物以游离的眼光被观察。悬浮在天空之上,我自不动,世界却向我走来,或者说向自我回归。在漫漫一生中,伴随着夜色西飞,最终是自己直面孤独,就像个人与社会之间、非洲与世界之间一样,人最终都走在认识自我之旅的道路上。人都需要学会面对孤独。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