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阅了《箭术与禅心》这本小书,心一下子豁然开朗。分享一下好了:“如果一个人真心希望成为某一项艺术的大师,技术性的知识是不足够的。他必须要使技巧升华,使那项艺术成为「无艺之艺」,发自于无意识之中。“在箭术中,射手与目标不再是两个相对的事物,而是一个整体。射手不再把自己意识为一个想要击中对面箭靶的人。只有当一个人完全虚空,摆脱了自我,才能达到如此的无意识境界,他与技巧的完美成为一体;然而其中蕴藏着十分奥妙的事物,无法藉由任何按部就班的艺术学习方式来达到。“
禅与其他宗教、哲学、神秘法门的教诲最大的不同是,禅虽然从未脱离我们日常生活的范畴,尽管它的作法实际与明确,禅具有某种东西使它超然独立于世界的混乱与不安之外。在这里我们接触到了禅与射箭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他的艺术,诸如剑道、花道、茶道、舞蹈、绘画等等。
禅就是「平常心」,如马祖禅师(卒于西元788年)所说;「平常心」就是「饿了就吃,困了就睡」。一旦我们开始反省、沉思,将事物观念化后,最原始的无意识便丧失了,思想开始介入。我们吃东西时不再真正吃东西,睡眠时也不再真正睡眠。箭已离弦,但不再直飞向目标,目标也不在原地。误导的计算开始出现。箭术的整个方向都发生错误。射手的困惑心智在一切活动上都背叛了自我。
人类是会思考的生物,但是人类的伟大成就都是在没有计算与思考的情况下产生的。经过了长年的自我遗忘训练,人类能够达到一种「童稚」的纯真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人类不思考地进行思考。他的思考就像是天空落下的雨水、海洋上的波涛、夜空闪烁的星辰、在春风中飘舞的绿叶。的确,他就是雨水、海洋、星辰、与绿叶。
当一个人到达了如此的「精神」境界时,他就是一个在生活艺术中的禅师。
这些年我不断采访,接触了很多人,听了很多故事,写出来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没写出来。前些天我突然有些发懵,认识了那么多人,见识了那么多人性的侧面,对我个人生命有什么意义呢?我问友人,她答“无我”。这是一个我没想过的思考角度。这几天我确实陷入了某种虚无感中。我以为自己是笃定的,却还是有些反复。对比过去和现在,似乎走了很远,又似乎哪里也没去,就是这种感觉。聊了两个多小时。友人说,这两三年我的朋友圈时常让她感到“生命状态饱满”,拥有“不同视角的张力”……我辞职她还挺意外的。
这些仅仅是一个阶段、一个剖面的我,不是全部的我,更不是当下的我。我知道自己被困在所谓的“工作角色”中,发表的很多看法并不全由真实的自己讲出来,只是为了迎合某种气氛,裹上了一层面糊。我视那个自己为观察样本,不干预不矫正,任由她随波逐流,看看最终漂到哪里,遇到什么人,又和谁断了缘分。这一程,本来是一场事先预谋的体验之旅,并被纳入了写作计划中。可惜,我高估了自己,最终还是被环境彻底影响,打翻在地。在被动的环境里,人不得不做一些不愿意的事。有的人也许能一直忍下去,我则不行。在写作上,我追求的不是成功也不是意义,而是自我成长。写作是一个修心的法门。因此,我特别在意合作的对象、输出的价值以及运用的方法。可是我不能以此要求别人也跟自己一样。用朋友的话说,一个自然人与一群职场人打交道,确实不该怪人家。鱼儿在水里游,干嘛让人家上陆地来呢?左右不了环境,唯有先换个环境,保住残存的那点精神力。说到底,这不过是很私人的选择。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