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批判的限度》是一次愉悦的体验。
首先在翻译上,但汉松老师的译笔十分流畅,近乎完美地复刻了原作的幽默风趣。理论著作本身就是一个很难处理的文本,需要译者对作者思想领悟透彻,并且能够用清晰、逻辑的语言再现出来,可见但老师深厚的文论功底。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这本书为什么值得一读腰封上的标语:“重塑批评之道”“重拾阅读与批评之乐”是这本书最大的特色。作者芮塔·菲尔斯基从“怀疑在文学批评中的作用”出发,探讨了文学研究中的怀疑态度及其利害关系,由此引申出各种形式的怀疑主义。紧接着,作者借助“朝下挖、靠后站”的空间隐喻,详细论述了以“深度”为主的弗洛伊德和马克思式思想与以“宽度”为主的反自然主义思想。在第三章,作者巧妙地将批判和犯罪、侦探和学者联系在一起,生动形象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怀疑与讲故事是紧密结合的”。最后,基于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菲尔斯基进行了对“后批评阅读”概念的阐释,“批判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最严格、最激进的阅读形式……我们还可以用别的方式来思考文本的社会生活,思考方法和情绪的不同组合。”
在菲尔斯基精彩的叙述中,不乏生动有趣的比喻。抛开那些丰富又复杂的论述,我认为这是这本理论著作带给我最大的惊喜。“(新兴的理论)的诘屈聱牙让一些批评家为之倾倒,他们相信晦涩之物本质上会比清晰的东西更具影响力和敬畏感”“批判的利刃切断了读者与文学的关联,让人无法持久地关注作品的特质”“批评家感到,必须升起吊桥才能击退野蛮人——这种过激的反应,切断了文本与道德、情感和认知的联系,而正是因为这层联系,文本才具有能量和生命。于是,文学作品被当作一种脆弱的异域语言制品,只能由戴着手套的博物馆专业人士小心翼翼地处理”,可见,作者从学者和读者的双重角度敏锐地呈现了附着在“理论”“批判”上的滤镜和光环。而在菲尔斯基笔下,我们却能感受到批判所带来的愉悦,这种愉悦并非针锋相对带来的屠戮快感,而是拿捏理论的嬉戏玩乐,它破除了权威智识的冷漠限制,不再逼迫我们绞尽脑汁去跟非人的语言大干一场,“阅读,绝非一场战斗,而是我们与文本的共舞”,而对理论的阅读就像找一个舞蹈老师,要找就找最能寓教于乐,四两拨千斤的那位,师者的娴熟不但让你享受舞蹈之美,更能享受自我的美好。菲尔斯基就是这样,让你在尝试鼓起勇气和热情与文本共舞之前,能够深谙理论之道,“破除批判为自身嘉定的内在严谨性或固有的激进色彩,从而将怀疑式阅读的实践去本质化——并由此让文学研究跳出窠臼”,用综合的思维感受理论的“情感风格”和“论证模式”,感受学习舞技的愉快。
“归根结底,要打的赌是,是否可以扩展批评的情绪,同时接受更丰富的批评方法。为什么——即使我们赞美多元性、差异性、混杂性——批评的情感类型会如此有限为什么关于敌人,我们能高谈阔论,对深爱的事物,却如此耻于谈论”
最后,打开这本书之前,如果能对西方文艺理论能有一个大致的认识,阅读时便能有一种高屋建瓴的感觉:那些教科书上孤立的章节在作者的阐述下变得灵动可亲。不熟悉也不要紧,刚踏入文学批评的广阔天地,拥有这本书是一种幸运。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