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南朝
我最早想写门阀这个题材,是看到两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谢安跟客人下棋的时候,突然收到了一封加急信,看完之后就淡淡地放在一边,继续回到棋局。
客人见他什么都没说,忍不住开口问道:淮水那边的事情怎么样了
客人忍不住是有道理的,因为写信的人叫谢玄。
他不只是谢安的侄子,还是东晋的建武将军,此时正领兵与前秦苻坚的百万之师大战于淮水一线。这就是后来名垂青史的淝水之战,将直接关乎东晋的国运存亡。
在前线领兵的是谢玄,但战争的整体谋划、排兵布局都是谢安一手操办。若说现在东晋天下有谁最关心战局胜负,也非他莫属。
现在谢玄写信来,一定是战局有了结果。但他看了信,神色却没有任何变化,“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直到客人追问,他才风轻云淡地说了一句:小儿辈大破贼归矣。
孩子们赢了,已经在回来的路上了。
在这样一件事情上如此举重若轻,谢安气度之恢宏潇洒,可以想见。这个故事被隆重地放在《世说新语·雅量》篇,以彰显谢安气量宽宏,喜怒忧惧不形于色。
另一个故事也源自《世说新语》,那就是王导杀王澄,我们在本书第八章已经讲过。琅琊王氏的王澄从荆州南下江州,去今天的南昌见同族兄弟王敦,却被他派人掐死。
因为具体动手杀人的是王敦,所以很多人都认为他是主谋,并将杀人动机解释为嫉妒。其实大家都想错了,真正的幕后主使是王导。
王导杀人,自然也不是出于嫉妒,而是因为经过他和王敦艰辛耕耘,江东的事业刚刚有起色。王澄名气、官职都在两人之上,却志大才疏,对琅琊王氏整个家族以及江左局面,都是隐患。
所以王导给王敦写信,偷偷告诉他:不可复使羌人(指王澄)东行。
不要让他再来南京了。
这个故事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这件事似乎完全不符合王导的行事风格。历史记载中的王导克制谦退、风度悠然,大多时候都是一副笑而不语的姿态。即使不喜欢自己的政敌,比如庾亮,也只是拿扇子掩住自己的口鼻,含蓄隽永地说一句“元规尘污人”。庾亮那边的灰尘真大啊。
但杀王澄这件事大概率是王导主导的,从他杀伯仁这件事上也能找到佐证。他平时虽然不大臧否人物,不显山露水,但每到关键时刻,心机之深沉、残酷,下手之果断、狠辣,又在所有人之上。
谢安、王导是门阀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正好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前者风流潇洒,后者深沉暗黑。这似乎也正是魏晋时代给人留下的印象,华丽而黑暗。
这看起来有些自相矛盾,其实两者本来就水乳交融。王导、谢安两人的形象也是如此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