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关于一个现实问题的非常现实的书,它探讨了为什么社会上出生劣势的学生即使进入最好的大学,仍然在毕业出路和职业前景方面处于劣势的问题。
现实是残酷的,这也是社会中的不平等问题,一代又一代的哲学家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西部贫困地区的第一代大学生和北上广城市条件较好的学生都被金榜题名了,他们花了十年的时间努力考上了同一所大学,例如清华、北大、复旦,但是金榜题名之后呢?他们的大学生活和毕业后的生活仍然受到家庭的影响,这包括他们的习惯、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如语言能力、审美偏好、文化意识等)以及行为模式(思想、信仰、情感、价值观)都会影响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
那么这种不平等只能妥协吗?要完全消除这些不平等是不可能的,比如经济资源等,但可以缩小这种差距。在重点大学里,大学生的家庭背景可以转化为一种具体的文化资本,这种文化资本在深层次的内化层面对个人的情感、理性和行动具有强烈的驱动力。这些文化障碍可以通过积极主动的行动和学习来跨越。在书的最后,作者也给出了她的见解和建议。
书的后半部分从南北学校学生的角度进行了采访和分析,通过对比他们的家庭背景、选择和言论,读者可以听到一些真实而接近的信息。这些故事性强且有真实性的信息使这本书的阅读变得轻松愉快。
最后,我对书中熊教授的序言印象深刻,他说:“如今社会浮躁,极端功利追逐之风蔓延。来读研究生的,已经很少见有真正是以学术为志业的。”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