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读了一些心理学且偏理论方向的文稿,多少有些读不下去了。想着换换口味,来点轻松、愉悦的虚构小说,马伯庸当然是首选。之前也陆续拜读过《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长安的荔枝》等作品,看到《长安十二时辰》等小说不仅畅销,而且还改编成了热播的影视剧,才意识到马老师的才华不简单。他不仅才华横溢,而且还能赚得“盆满钵满”,多少有些羡慕嫉妒恨的情绪在里面。
初读《太白金星有点烦》,只知道豆瓣评分提高。读完才发现,能从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
一是影射职场,特别是体制内的工作制度。这些与体制内的职场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只能说是一模一样;当然,小说情节中还体现了深层次的“潜规则”,比如:
黄风怪哈哈一笑:“长老有所不知,所有被大能安排离开灵山做事的妖怪,都会被这么一个罪名,不是偷香烛就是偷油。这罪过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日后想保你容易,想惩治也有借口。”
……体系内大部分人对逾越规矩者的厌恶与警惕,只有李长庚理解最为透彻,才能一样看破关窍。
二是把西天取经师徒四人的人物性格刻画得更立体、饱满。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人其实只看过影视版《西游记》,能够完全通读小说原著的寥寥。马老师能够重新刻画师徒四人的性格,特别是通过六耳来侧面描绘孙悟空的成长、得道,这一点值得称赞。同时,最后通天河一难,玄奘把残蜕送去灵山成佛,自己的真身留在了长安传道诵经,只因取经的真正目的不是取到真经,而是将真经传诵给世人;悟空则相反,真身留下立地成佛,但同时找回六耳的魂魄附于自己的残蜕,放飞六耳自由,也算是弥补了对六耳犯下的种种过错。结尾的这些点睛之笔,足以见得马老师功底之深,确实值得细细品味。
三是马老师多次提到吴刚伐桂,在文末也直截了当地指出来:
“吴刚伐桂,就算不留下任何痕迹,也乐在其中。有时候创作亦是如此。”
这大概就是创作的乐趣。想来我也可以尝试着写点东西,譬如手底下正在写的书评,虽然寥寥几笔简单记录,但至少是个好的方向。下来可以好好打磨书评内容,花更多的时间,反复修改后再发布,而不是像现在一样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所谓的“一气呵成”。
当然,能为之称赞甚至心动的远不止这些。譬如太白金星、太乙真人、菩提老祖等道家文化的来龙去脉,以及与如来、观音等佛门的关系、区别。联系到最近热门的国产电影《封神第一步:朝歌风云》,我对道家的有关历史颇有兴趣,就是不知道有啥好的书籍推荐。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