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守弱”,有些人可能不以为然,认为“弱”是无能。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如何正确认清当下自己的位置,在变幻多端的环境中明哲保身,更好地更有价值地活着,是一种人间清醒、是一种智慧的活法。
一个人若能守弱,将由弱小变得强大,强大的人若能守弱,必能保持强大。
那该如何正确地“守弱”呢?在《盾之书:守弱学》一书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作者西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杜预,根据自己多年在官场和战场的得失经验,深刻阐释了强者保平安、弱者得翻身之秘诀,提出守弱不仅要认清客观事实、有自知之明,更要做有心人,适时示弱,以柔克刚,从而获得长远的发展。
在书中,杜预总结了守弱八法,即敬强、保愚、安贫、抑尊、守卑、示缺、忍辱、恕人、弱胜,每一种智慧都结合了古人历史故事,为我们剖析了“守弱”为人处事的哲学。
接下来,我着重介绍敬强、示缺两个内容,学习古人如何精准定位自己,适时进退,做一个有清醒的人。
01敬强,弱者有自知之明
杜预说:“生之大道,乃自知也。”他认为准确给自己定位,是识时务。弱者不是耻辱的代名词,只要敢于正视,便不会永远是弱者。若不自量力,最终只能害了自己。
秦朝末年,刘邦先入关中,占领都城咸阳。按照各路反秦诸侯的约定,先入关者为王。刘邦占得头功,喜不自禁。
而他的手下萧何却轻声说:“主公是相信约定,还是相信实力呢?”另一位手下张良诚恳道:“在此乱世,群雄争霸,实力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值得依赖的。现在项羽拥兵数十万,他的野心最大。我们当下还远不是他的对手,只能敬重他,以免招致惨败。”
自视过高的刘邦不以为然。但很快,项羽屯兵鸿门,与灞上的刘邦相隔不远,形成对峙之势。二者实力相差悬殊,刘邦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
项羽为借机除掉刘邦,便设宴邀请刘邦参加。刘邦知趣,硬着头皮来到鸿门,拜见项羽,俯首称臣。之后,乘项羽放松警惕之际,刘邦溜之大吉。
刘邦和手下们的“敬强”是明智的,唯有客观看待事实,认清自己的定位,才能得以全身而退。留得青山在,哪怕没柴烧。最终,刘邦也由弱变强,成为汉朝开国皇帝。
02示缺,强者不求独美
杜预说:“君子示其短,不示其长。”他指出,强者不掩盖短处,不显现长处,没有“包袱”的活法,更容易得胜。
战国时期,魏国有个一位大臣叫魏成子,博学多才,很有声望。一天,国君魏文侯让他推荐贤人,他便举荐子夏、田子方和段干木三人,并说:“这三位都是才能出众的人,是比自己有见识的人,是自己最仰慕的人。”
魏文侯感叹:“你把他们说得那么好,就不怕把自己比下去吗?”魏成子真切地说:“治国大事非同小可,我本能因为自己的私心而埋没人才,耽误了国家的发展。如果这三人能得到大王的重用,是国家的大幸呢。”
魏文侯深以为然,并时常请教这三位老师。后来,魏文侯打算在魏成子和翟璜二人之中选相,最终选了魏成子。究其原因,是因为翟璜之前举荐之人,都是不如他的人,他有拉帮结派的私心。而一国之相是不允许谋私利的。
魏成子的“示缺”,能客观地肯定别人的长处。真正的贤能者,深谙人无完人的道理,唯有取长补短,借力别人的优势以补足自己的短板,才是强者恒强的大智慧。
以上是本书的简单介绍。本书的每一卷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守弱”的大学问,都值得细细品读。愿你我都能掌握守弱的运筹帷幄之道,用智慧面对顺逆境,活出自己的价值。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