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中国人独有的文化瑰宝,也是很多中国人绕不开却一知半解的艺术。也许你会说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书法已经成为远离日常生活的阳春白雪;又或者面对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碑帖墨宝,你困惑于该如何欣赏;也可能你很想习得一手好字,却苦于不知如何入手。这本北大书法教育与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学博士方建勋老师的《中国书法通识》将会告诉你全部答案。
小时候读《绿野仙踪》,跟着多萝西探秘奥兹国,而这本书,方建勋老师会融合审美、历史和技法三大法宝带着你探索中国书法的秘密花园。你会穿越时空的羁绊来到书法的六个世界:书体、笔墨、性情、书写、观念和再造的世界。你不必担心看不懂,这本书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语言娓娓道来,带着你登堂入室,全书图文相激,将为你打开一个无比广博的书法殿堂。
书体是登堂入室的第一阶梯,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的前生今世在在读者面前徐徐展开。你该如何识别,又怎么体会这些书体的独特的艺术特质,每种书体又有哪些令人神往的碑帖名品作者引用大量的高清图片,用建筑、音乐、雕塑等艺术形式做类比,生动的比喻让每种字体在你面前变成一个个充盈而有趣的鲜活生命,真的是想记不住也难了。
而进入笔墨的世界,作者会通过书法史上的名家名作,引领你看懂一幅书法作品。点与面,方与圆,中正、平衡与奇险,错落与秩序,渴与润、淡墨与涨墨,作者带我们走近花园的深处,细细端详,我们不仅惊叹于中国书法美学带给我们的神奇体验,正如作者所说的,欣赏一幅作品就像欣赏一首交响乐,是书法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点画、结构、章法、墨色奏响的四重奏。
你一定很想知道奏响这首交响乐的演奏者姓甚名谁,那你就可以来到性情的世界尽情探索了。这也是我最喜欢的章节。正如这一章所述“书法的书写者也是借助笔墨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也正因为如此,书法才有了温度,才成了表达人的艺术。”如何看待个性和法则、情绪和笔迹有着怎样的关系,书法背后的独特灵魂正是本章的重点。王羲之的细腻多情,欧阳询的矫矫不群,《祭侄文稿》背后颜真卿的切肤之痛、张旭那颗不羁的心灵,东坡的大气从容,刀客徐渭的畸形人生、伊秉绶的儒者风度......细细读来不禁让人感叹这些书法背后那些曾经鲜活的个体生命以其书法作品展现其创作时的生命状态,让瞬间挥洒的、永不复得的情感,在纸上凝结成为永恒。记得我第一次在一幅书法真迹前流泪是在嘉德艺术中心看到唐寅的一幅《行书七古诗卷》,全篇洋洋洒洒,一气呵成,适意吟醉。书自作诗,诗意放达,在世情冷落之中,表达了对知己的感恩之情。直白如口号民歌,但却是真性情的流露,绝无描头画角的酸气。故其书法也以雄直取胜,酣畅痛快,不与法缚,写的亦是心声。是的,那些毛笔字,用书写与生命的重叠记忆,讲着中国人内心深处的东西。因此,纵然隔了千百年的时光,它们仍然无比鲜活,无论何时拾起,都能把灵魂重新唤醒,恍若复生。
当我们体味了性情世界的百态,作者还将带领我们超脱时间的羁绊,解密不同风格书法作品背后的秘密——还原书家的书写过程。运笔的轻重缓急、提按顿挫,高低起伏孕育出不同的书风,王献之的一笔书,黄庭坚的闲淡悠远,节奏大师米芾的沉着痛快,弘一法师的删繁就简,吴昌硕的雄浑朴茂......书写的过程也是心手相合的过程,这背后又有一个无形的世界,那就是观念与再造的世界。作者认为“一幅书法作品,其实是个人观念、时代观念和民族观念叠加的结果”,并从形与神、意与法、书与画、书与印、传与藏、内与外的多重角度进行分析,最后解密了王羲之被称为“书圣”的根本原因。方建勋老师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