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在我心中最有魅力的两位当属李白和杜甫。一个是诗仙,一个是诗圣。李白是极致的浪漫、洒脱。而杜甫,可以说是中国诗人中命运最坎坷的一位。年轻时曾梦想在朝中有一番却被李林甫以“野无遗贤”彻底打碎了他的入仕之心。中年时,突如其来的安史之乱,杜甫带着家人四处流离,居无定所。步入老年,生活仍旧困顿不堪,最后在一条船上去世,结束了他58年悲惨而又辉煌的一生。但杜甫的伟大正是因为他穷困潦倒却心怀天下忧国忧民,受尽打压却依然用一颗赤子之心热爱这个世界。
最近阅读了马鸣谦老师诗人三部曲杜甫篇的《征旅》,对杜甫又有了更多的认识,对他的伟大有了更加具体的感受。这本书通过三个篇章讲述了杜甫风雨一生,尤其是第三个篇章“农事”,可以说是杜甫平凡却又高产的人生阶段。
作者马鸣谦,1970年生于苏州,代表作有《隐僧》《无门诀》《降魔变》等。《征旅》是他的诗人三部曲中关于杜甫部分的著作。
杜甫这一生,苦难是底色,忠诚是本色。杜甫的伟大在于他只是默默地行走于人间,用一支笔书写着人间的百态。但这也正是杜甫能够“封圣”的原因。比如他最著名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是因为他千辛万苦回到奉先的家里,却得知自己的小儿子已经饿死了。再比如他的关于安史之乱的《三吏》《三别》是他在逃难路上亲耳所闻,亲眼看见,亲身感知的真实事情,那句“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将世道浇漓写得如在眼前,以小人物的活动和心理来呈现出战争对人的伤害。现实的动荡使得杜甫不能只流连于艺术和美的王国,那残酷与温暖并存的人世间才是其心之所系。因而,即使“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也无法击垮杜甫,因为他的心中,只有那足以“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千万间广厦,他把对于这广厦的期盼写进了诗中,于是,他的“诗”也变成了“史”,这“史”中,是杜甫的一片丹心,是他忠诚的本色。
杜甫出身名门,却书写着寒门之事。这世上能把诗写飘逸的人多,而能把诗写沉重的人少,能在沉重中又给人以希望的则更是少之又少,而杜甫正是这样一位诗人。杜甫出身门户不低,其先祖是晋代名将杜预,祖父是初唐著名诗人杜审言,作为京兆杜氏家族成员,杜甫曾在一首诗里说“诗是吾家事”,不过杜甫虽然出身名门,但他的目光却始终是向下的,他执意在尘世间打捞着诗意,将自己一生的经历写进诗里,所以在群星灿烂的唐朝文坛,只有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与“诗仙”李白相比,杜甫这位“诗圣”似乎显得有些暗淡,“仙”总是飘逸的,诗仙李白可以以风为马,千里江陵一日还;但是杜甫不同,这位诗圣只是默默地行走于人间,用一支笔书写着人间的百态。但这也正是杜甫能够“封圣”的原因。
杜甫身处盛唐,却飘零如浮萍。杜甫年轻时生活还算惬意,可以随性游玩,正是这段时间他邂逅了李白和高适,后来困居长安十年,过着看人颜色、仰人鼻息的日子。他的《奉赠韦左承丈二十二韵》中写到“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充分表达了他真实又难堪的处境。人生中年遭逢安史之乱,潼关失守,杜甫也随之流落四方,颠沛流离。在这一过程中,他写下了《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也就是后世人说的“三吏、三别”。这之后在好友严武的支助下拥有了一座草堂,过了四五年相对安定的时光,随着好朋友英年早逝,他不得不再次开启了漂泊的生活,全家乘舟由成都东下,后在变州住了大概三年,又开始乘舟北归,想要回到老家,却在湘江的船上病逝,病逝43年后他的孙子杜嗣业才完成他灵柩返乡的愿望。 曾有人说:杜甫未曾年轻,李白从未老去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