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黑暗之城的成书模式属于编者起序言各位作者各抒己见,所以内容会呈现出一种矛盾感。在设计师、艺术家的眼中,这里是一个魔幻现实的地区。建筑犹如植物般生长,超越了建筑教程的定式,以不一定安全合理的方式生长成庞然大物。
在社会学家的眼中,这里是无政府主义最理想的试验场,因为从晚晴到共和错综复杂的条款和政府对于行使主权的必然性。这里达成某种现实意义上的“三不管状态”。但是九龙城寨的组织形式或者社会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从一开始无政府到后面“三合会”的黑暗统治,最后进入中英默契治理。一种动态的不断变化的九龙城寨展现在我们面前,如果偏要找出一种最稳定的城寨结构,那大概是政府提供基础治理配合“九龙城寨街坊福利事业促进委员会”。但是在这样“乡土中国”般的城寨生活中仍然存在个人供应商垄断水电等情况。在楼高的限制上因为临近启德机场所以拥有14层红线,不然无尽的欲望只会不断的往天际线生长。
我个人觉得比较有趣的是拆迁问题,该问题一直围绕着全书。在书籍版面的排列上,第一章按道理是应该摆放历史脉络性的文章,让更多不了解的读者能快速带入整个城寨历史架构当中。但该书第一章引用了牙医、西医、小工厂主的采访。他们大多因为无证经营、避免税收、降低成本等原因进入城寨。城寨的拆迁对于他们来说砸了饭碗,他们也是最后坚持不走的人群,一开始图书的基调是以不拆未主动脉。
当讲述往后伸展,我们能看到历史上两个政府的明争暗斗,三合会的暴力统治。大量烟馆、赌摊、妓院、狗肉店的经营,满街游荡的“道友”(吸毒者)。五十年代后因为香港其他地区更适合经营非法场所,所以纷纷转移。采访视角来到一般居民,他们可能是失落的香港人、难民、老人和小孩,对于城寨生活保留谨慎态度。最终拆迁计划公布时,90%的居民签字同意搬走,这才是城寨居民大部分真实写照。而对抗的用户大多是无牌医生和小工厂主,他们需要获得更多的补偿以应对未来在香港其他地区经营。
总的来说,黑暗之城在艺术设计上是值得仔细欣赏的优雅作品。在经营者看来,这是一个低成本且不错收入的地区。在“三合会”眼中,这是曾经的聚宝盆,而90%的居民看来,这只是一个无可奈何的落脚地罢了。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