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上学时学过《变形记》,作者卡夫卡,奥地利小说家。对于学生时代的我来说,这篇短篇并没有什么感觉。感觉那时候根本就没有什么烦恼,没有学习的压力(因为学习并没有说非常棒,哈哈),没有来自家庭的压力,每天都是按部就班,生活没有太多的感情色彩。所以对于变形和异化这些概念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现在再读《变形记》,好像每一个忙于工作的人都想变形,变成一只虫子,每天工作无病呻吟,一下班就变得神采奕奕。像格里高尔一样。但是他同时也承受来自家庭的压榨,他不得不变成虫子。变成虫子后,家人们逐渐对他冷淡。我倒是没有类似的经历。但就现在的状态来说,因为找不到最理想的工作(我希望高薪且有充足时间),如果我能找到,相信我,我肯定不会一直低迷下去,而是像大家一样追逐诗和远方。《变形记》的“变形”反映出了人们的生活态度,道德观念,价值观的扭曲变化。就像格里高尔变形之后,家庭里每个成员都出现了思想上的变形。
这本《变形记》的封面设计也很有趣。齿轮代表工作压力,被挤在齿轮中间的人是格里高尔吗?如果是的话,三个黄金齿轮中间再加上父亲、母亲和妹妹,不就更棒了吗?我觉得家庭也是导致主人公变形的因素之一。翻开封面,就是卡夫卡的画像,我很喜欢,已经成为我的头像了。最棒的地方是,这本书后面是大段的导读部分。这个设计符合我的个人口味,因为在看一些书的时候,翻篇就是大段的序言、导读、分析介绍,很容易让人感到困倦。将导读放到文末,在欣赏完作品后,带着一些疑问再去读导读,更容易理解作品。这本书让我不喜欢的地方是,为什么要用轻型纸?你硬面精装,就用轻型纸,我觉得有点对名篇大打折扣。好像卖的是废品,是卖二手书,还是等着变黄呢?我还想留给下一代呢。唉。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