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们在理解贫穷和忙碌时,更多是从资源的角度出发。贫穷意味着缺乏金钱,忙碌则表示缺乏时间。因此,我们在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时,通常会考虑增加资源。例如,停止借贷并尽快偿还债务,尽量节约开支等。客观来说,这些建议都是正确的。但问题在于,人们并不是因为不知道这些建议才陷入贫穷。
本书提出了一个观点,即穷人和忙碌的人实际上存在心态和能力的匮乏。作者将这种心理状态称为“稀缺”。需要注意的是,稀缺是在潜意识层面起作用的。无论是否愿意,是否意识到,稀缺都会牢牢抓住我们的注意力。稀缺有时可以带来短期好处,比如我们常说的“Deadline(最后期限)是第一生产力”。这指的是在截至日期临近时,我们会感到紧迫,进入全神贯注的状态,几乎没有任何事情能够分散我们的注意力。这种情况下效率达到最高点,这就是稀缺状态下的“专注红利”。然而,稀缺带来的危害远大于好处。
首先,稀缺会引起“管窥效应”。可以理解为通过一根管子看东西,只能看到管子内部的事物,而看不到管子外部的事物。对于一个事物的高度关注会对其他事物产生抑制,我们的视野因此变窄,付出沉重代价。因为我们专注于某事时,就没有其他精力投入到其他事情。而被忽视的事情通常比我们目前专注的事情更重要。因此,我们可能会因稀缺而做出损害长期价值的决策。
其次,稀缺会减少“带宽”,导致“带宽负担”。带宽指我们心智功能中的信息获取、理解、逻辑推理、计算、决策、控制冲动和行为抑制等方面的能力。稀缺会导致我们的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下降,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为。
作者最后提出了解决稀缺的三个建议:建立缓冲机制,留出余闲;设计预警机制,将远期和未来的问题主动推入视野;节约带宽,将注意力集中在真正值得关注和长期积累的事情上,减少权衡式思考(即选择与放弃)的琐碎事务。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