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南京先锋书店的主题盲盒中的一本。当时我正处于迷茫焦虑的阶段,尽管平时不购买纸质书,但我还是下单了,并给选书师留言,倾诉了我的困境和无助,希望能够找到一些小众的治愈型文学和社科类作品来平复我的不安情绪。
于是,我收到了《悉达多》。
我之前听说过黑塞的名字,但是德国作家深奥抽象的哲学思考让我不禁望而却步,所以之前只是大致浏览了《德米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悉达多》和《德米安》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以彷徨的少年为起点,讲述他们在探索人生真谛的道路上所经历的一切。但是,《悉达多》给我的阅读体验更为深刻。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悉达多的叙述更加通俗易懂,清晰明了。另一方面,可能也是因为我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思考比几年前更加丰富,我有机会与作者的思想和主人公共鸣,共同感受悉达多对人生的探索。
读这本书的当天,我在网上偶然看到一句话:“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这句话很贴切地概括了悉达多一生的追求。书的开头描绘了悉达多的少年时期,他出生在婆罗门家庭,但是不愿意按照既定的人生轨迹顺理成章地前进。于是,他和年少时的好友果文达一起踏上了追求真理的旅程。在青少年时期,他尝试了各种途径,与苦修的沙门同行,聆听乔达摩的教诲。果文达选择了跟随乔达摩的教导,而悉达多无法接受任何学说和教义,他想要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在摒弃了一切已有的见解和思想之后,他的眼睛和心灵变得更加开明,他终于看到了天地。
离开乔达摩之后,悉达多开始观察和体验凡人的生活,开始见到了众生。他开始经历爱情,接触世俗事务,并游刃有余。他与社会各阶层的人交往,以超然的眼光看待众生的平凡琐碎,却不自觉地陷入其中。金钱、权力、地位,这些事物充满了悉达多的内心,他有时会感到无力和空虚,但又享受物质上的满足。时间在指缝间流逝,悉达多的中年就这样过去了。他观察、理解、成为了众生,经历了几十年的在尘世间奋斗后,他不再满足。
悉达多离开俗世后,经历了两次重生,最终实现了真正的圆满统一。首先是他的自杀,终结了过去对盲目追求的自我。然后,在船夫多年的陪伴和引导下,他通过河流觉醒,用超然的眼光看待世间万物的变幻和众生的喜怒哀乐。
故事最后,悉达多不要去寻找,要去发现。原来,世间万物的道理就在事物本身之中,只需要有足够聪慧的眼睛和心灵,就能发现它。
在去法喜寺的路上,我偶然回头,看到门内侧有个匾额上写着:“莫向外求”。原来,在这追求真理的旅程中,东西方的古人都有着共同的默契: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不要去向外界追求答案。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