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中的两个年轻人,生活在一个没有奋斗也没有苟活的时代。他们向往着富足而体面的生活,但却没有能力或行动力去实现。简单来说,他们就是在消费主义盛行的60年代里的无所事事的小布尔乔亚。
热罗姆和西尔维有许多梦想,希望住进舒适的大房子,穿着名牌服装,从事高薪管理工作,拥有真心朋友,享受随心所欲的生活。然而,他们没有背景,学历也不高,只能从事类似广州CBD小白领的工作,看似光鲜,但收入却微薄且不稳定。他们只能在有限的能力范围内追求一点点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佩雷克毫不留情地展示了这两个年轻人的尴尬处境,他们四处淘衣物,与虚情假意的朋友畅饮聊天,甚至去突尼斯寻求另一种生活方式。然而,无论是在巴黎无聊而无望的日子,还是在突尼斯孤独乏味的生活,他们都无法找到真正的满足。
佩雷克的这本成名之作非常全面细致地描述了当时人们的状态、情绪、感受和社会形态。文字中蕴含丰富的隐喻和生动的描绘,我相信只有阅读原版法语才能更好地理解。
读完这本书,我想起了石康的《晃晃悠悠》。主人公也是大学刚毕业,活在90年代的北京城,对现实无奈,对自己不自知,不认真对待自己、爱情和生活。《晃晃悠悠》的影响力没有《物》那么大,那么深远,我认为这是因为许多人能在《物》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或者找到曾经的经历,或者寻找曾经的向往。我们总是不甘于现状,不满足于眼前,在寻找过程中不断否定自己、否定世界、否定身边的一切,最后或者回到原点,或者重走旧路。实际上,读完这本书,我并没有找到我们自己应该怎样或者不该怎样。这本书的译者在长达50多页的译后记中也提到,佩雷克只是在讲一个故事,并不是要表达对与错,幸运与不幸运。
走过所有的路,才能知道对与错。人生没有标准答案。无论如何,我期待我们每个人后续的故事,就像书末对两位主人公的设想:总会有一天,在空荡荡的头等车厢里,“你还记得吗?”热罗姆问道,他们谈起往昔,回忆那阴郁的岁月,他们的青春……“啊,瞧瞧现在”,西尔维这样说着……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