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这本书才发现那些名著都白看了!”
读完《30堂大师文学课》,我整个人蚌埠住了。
这本书是一本文学评论集,收录了沈从文、汪曾祺、梁实秋、苏童、老舍、傅雷6位文学大师对于经典文学作品的解读。其中既有鲁迅《野草》、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沈从文《边城》,也有《包法利夫人》《霍乱时期的爱情》等中外名作。
尽管解读的角度、采用的语言都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他们的评论非常犀利。我想,可能因为他们写过小说,所以更能如此厉害地解读他人的文学作品。
例如,沈从文评了徐志摩、周作人、鲁迅三人的抒情风格,指出三人写作的出发点不同,因此所呈现的文字大象禁停。徐志摩是轻盈但敏感的,周作人是理性又充满人情的,鲁迅则是恨恨的、厌憎的。
例如,汪曾祺评阿城的《棋王》,认为阿城的观察中带有自己的思索,叙述方法和语言都自成一派。汪老还提出一个观点,不能只谈作品而忽略作家本人,这是老舍评《红楼梦》时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反对《红楼梦》是作者自传的看法。理由很简单,“人物创造是极其复杂的综合,不是机械的拼凑”。也就是说,作品中会有作者的影子,但毕竟不是纪实文学,不会只是现实生活的映射。这纠正了我在阅读其他文学作品时常常会犯的误区。
读完这本书使我对那些文学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能从中获得更多良好的阅读体验。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