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平米,相当于4个半榻榻米大小,在日本被称为“四畳半”。
畳(die,读二声)是日本的建筑中最为标准化且最小的居住单位,传统建筑中的茶室规格也是四畳半。
这么大的一个房间,就是日本女作家吉井忍的住处。在如今这个高度发达的时代,我难以想象8平米是如何完成现代起居与收纳的,这也是我读这本书的起因。
日本国土交通省曾经计算出一个“最低居住面积水准”,按这个标准,一个单身的人,要想拥一个健康的生活状态,至少要居住在25平米的房间。而8平米差距无疑是太大了些。
但是,吉井忍却认为这四畳半给她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可能,于是就有了这本《东京八平米》散文集。
先说吉井忍这个人,其实她是一个日籍华语女作家,这让我想起了近一个世纪前的大洋彼岸另一位女作家——赛珍珠。这两人虽不同国籍却都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
吉井忍从90年代末到四川大学留学开始,就对中国有了特殊的情感,后来虽然辗转欧洲几个国家,还是喜欢中国,最终在北京找到了个编辑的职位做起来。也是在中国,她收获了爱情,先后住过上海、北京,直到与离婚,最终才回国定居。
她算了算,兜兜转转间一共住过30处房子,所以就把自己这样折折腾腾的生活称为是“滚石”样的生活。所谓滚石不生苔藓,这些年,正因为她经常换地方、换生活,没有积攒下什么钱财,也因此,她认为自己不适合买房,只需要租房。
东京是她喜爱的城市,虽然租金昂贵,但是,她离不开大城市的文化和人情。
因此,这个8平米的小屋对她足以。首先经济上满足她的需求,房租两万五千日元,加上水电费大约三万日元,约合人民币不到两千元,这带给她很大的经济上的自由,她因此有了更多的可能去看电影、看美术展。在东京,大部分的美术馆门票、电影票大约在人民币一百元左右。
不用增加自己的工作量也能够拥有经济上的自由空间,让自己去接触各种不同的文化,这对吉井忍来说是无比快慰的。不论别人怎么看,她觉得这种生活方式让你心中的满足感得到了充分的提升。看的东西多了,知识也会增长,她觉得就有了更多的话题去与朋友、与采访对象交流。这些比什么都重要。
这就是她在书中所讲的“八平米经济学”。
再来看看她的蜗居。这么小的面积,设施可想而知。房间太小无法放冰箱,因为没有排水系统根本没法安装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