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浪漫了,说真理。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为求真理走上祭坛是自古就有的。只不过身处现代社会,实在是乱花迷人眼,不禁要问真理是什么了。
讲真,当丁仪和几百位科学家走上真理祭坛时,我以为会有反转。置之死地不可怕,能有而后生比较符合人性向往happy ending的心理。想着也许排险者拓宽了边界,或者亲情爱情成功的动之以情,又或者是各国元首晓之以理诱之以利总之,不必那么决绝吧。
然而当他们得到朝思暮想的终极答案后,坚定且虔诚的向排险者鞠躬致谢,再赴死时,他们说“飞蛾并不觉得阴暗,因为它至少得到了短暂的光明”,他们说“所有的生活都是合理的,我们没必要互相理解”。
我似乎一下子豁然,如果用生命换真理还要扼腕的话,那用生命换爱情呢用生命换名利呢。
松田将生命献祭于宇宙的终极之美,泉子抵死相逼,最终将生命献祭于她心目中至高无上的爱情。谁又更值得呢。
这一生终究是自己的,为什么活优先级,价值序列是什么有什么是可以用生命交换的每个人的答案大约都不尽相同,普世价值,伦理纲常也许是最常见的一种,但鲁迅说“从来如此,便对吗”没有人的人生经历完全相同,真正意义上的感同身受便也是不存在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可能这是一条各有答案的填空题吧。
霍金问排险者“宇宙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文文问方琳“人生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没人能答得上来。也许可以用“人生本无意义,正因如此,才需要在这极有限的生命里多做些有意义的事”来回答吾等低级生物发出的终极发问吧。
无常是常,只有当下。
唯愿每个人都自洽,无论生死。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