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时期,现当代文学老师总是提及莫言作品中的“魔幻现实主义”。最近,我第一次读莫言的长篇作品《檀香刑》,发现除了“魔幻现实主义”,这本书还有很多其他值得注意的地方。我开始后悔为什么没有选择这本书例如叙事结构、人物形象、跨学科研究(结合法律或民间戏曲)、主题内涵等等。我想简单谈一下我最喜欢的方面——叙事结构。
该作品分为三个部分:“凤头部”、“猪肚部”以及“豹尾部”。其中,“凤头部”和“豹尾部”都是用第一人称内视角叙事,不同人物有不同的语言风格。例如,知县钱丁以“余”自称,语言充满封建文化人的道德观念和谈国运的感觉;泼辣妩媚的孙媚娘则以“俺”自称,言辞符合她敢爱敢恨的真性情;在“赵甲道白”一章中,赵甲一直说“咱家”,彰显他因执刑而得势,傲气凌人的个性。
一个“多声部共鸣”的例子是,孙丙在与钱丁斗胡须后,被人薅去了胡须。孙丙、孙媚娘和钱丁的叙事中都提到了这件事情。有趣的是,每个人对这件事的看法和态度都不相同。在孙丙的第一视角下,他认定是钱丁做的,感到羞愤,让读者为他不平,并认为知县钱丁是虚伪的小人;在孙媚娘从父亲那里得知这件事后,她经历了情绪上的波动,从爱转变为恨,又因为爱而忘掉了恨,后来在她父亲陷入困境时一再责备钱丁;在最后一章,知县钱丁的第一视角揭示了这件事情的真相,也体现了善与恶在他身上的矛盾与平衡。
莫言利用不同人物的声音,将他们眼中的利益关系和内心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每个读者都可以通过第一视角了解到具体人物的心境,揭示每个人内心的善恶。
而“猪肚部”则以第三人称叙事,带有一定的局限性,隐藏了一部分已发生事件和人物的真实想法。然而,这一部分补充了某些事件的空白,使整个故事更加清晰明了。
整个作品看完后,你会发现故事并不复杂,主线实际上是关于孙媚娘的父亲孙丙因救妻女而反抗德军,然后被知县钱丁等人逮捕,最后由刽子手赵甲和他的儿子小甲执行“檀香刑”。如果莫言直接以平铺式叙述这条主线,故事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精彩。
大家都知道“盲人摸象”的故事。我觉得莫言在创作这部作品时,仿佛将每个“摸象”的盲人集合起来,然后通过他这个明眼人将各个盲人的线索联结起来,最终创作了《檀香刑》这本书。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