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下旬,我从民丰出发沿G216线穿越羌塘,经过改则后,向西转去狮泉河,再北行至叶城。回到北京后,我在书店的电脑上查到了《羌塘无人区探秘记》,但是发现没有货,于是我在旧书网上买到了这本书。这本书是1997年出版的,讲述了1976年夏天的羌塘高原综合科考,非常富有知识性,读起来很过瘾。书中的叙事风格平易近人,符合当时的实事求是的风格。
科考队伍由拉萨出发,经过纳木错和色林错,北行至昆仑山下的喀拉米兰山口,骑马和乘车进行考察,主要考察了羌塘东部的双湖县境。当时,这个县还在筹建中,叫做双湖筹办处,简称双办。
羌塘东部由于靠近西藏的政治和经济中心,野外作业的保障条件相对方便一些,而靠近阿里的羌塘中部则在近年来开通的国道216线上。整个羌塘今天和四十多年前相比也有所不同,人口增加,交通改善,这无疑对自然环境产生了影响。1993年,羌塘自然保护区成立,面积达到二十万平方公里,这种远见卓识真应该庆幸。
李明森指出羌塘高原的首要地理特征,与我所获得的信息一致,即它没有外流水系,全是由大小内流盆地组成。科考队的行程是翻过一道道不高的分水岭,走到一个个尾闾湖,进行采样、观测和分析。羌塘整体的地理环境是北边的昆仑山和南边的冈底斯山,北边高而干旱,无人居住,而南边稍微湿润,有较多的牧民,甚至有一些试验性质的农业。冈底斯山的北麓,主要由于雪水形成了一条湖泊带,这就是阿里-那曲公路,即“阿黑公路”,那曲的意思就是黑河。李明森他们去考察时,阿黑公路仅是草原和砂滩上车轮压出的一条痕迹,而现在,我所见到的这条路已经成为了国道317线的一部分,可以算作从川西经过昌都延伸过来的,这条路非常新且美丽,就像一段美妙的音乐,直接穿过了颜色迷人的湖群。这些湖泊的颜色越美丽,越是盐沼,不养活任何生物,但却是一座液态矿藏宝库。
在书中,我读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李明森说藏北的牧民们会从盐沼中取盐,用羯羊(藏绵羊的一种强壮品种)驮着。每只羊能背负十几斤盐,夏季他们会南行,羊群的铃声叮叮当当,翻过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去尼泊尔换取粮食。这就像是一条古老的盐粮贸易路线。藏北地区没有粮食产出,如果没有从南方运来的粮食,当地人只能吃肉。纯肉食的生活和相关的习俗,您可以想象一下。
李明森说,羌塘的干旱是由海拔高度造成的,并且仍在不断发展,草原生态脆弱,一旦沙化形成规模,就很难遏制。在这个方面,黑唇鼠兔因为它们刨洞的行为而成为了害兽,减少人为破坏也非常重要。在如此大的景观中,人类在地壳板块运动所造成的自然变迁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青藏高原的山脉都是地壳板块运动碰撞的产物,比如昆仑山、可可西里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就像您在家中摔倒时地毯上出现的皱褶一样。现在,随着本地区的发展,羌塘南部的阿黑公路(G317西段)以北已经初步形成了另一条东西向的公路,沿线经过双湖县、改则县的先遣乡,一直延伸至日土县,这标志着人类正向羌塘深处迈进。而新晋网红G216线穿越了羌塘中部,极有可能促成羌塘内陆其他道路的升级改善,这些路线在纸质地图上已经存在,但通行能力受自然条件限制,实际状态可能处于有或无之间。经过改善后,这些道路将有助于人类活动的广度和深度拓展。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