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人们对于收藏书籍的热情从未减弱。在中国古代,曾有数以千计的各类藏书楼,例如北京文渊阁、沈阳文溯阁、承德文津阁、杭州文澜阁,以及宁波的天一阁,它们被誉为世界三大家族藏书楼之一。此外,还有一些官方机构,例如修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专门整理收集各种典藏书籍。可以看出,对于藏书的热爱是全民性质的爱好,它源于人类对于知识的渴望,以及对智慧结晶的珍视。
有人可能对于外国人是如何收藏书籍感到好奇。最早的外国图书馆是什么样子?外国人保存书籍的态度和方式有何不同?追求家庭藏书室的风尚又是如何兴起的?欧洲古代人又是如何保存图书的?以及,古人对待书籍保护的态度,以及古代图书馆的布局和书的排列又是怎样的?
《藏书的艺术》这本书,就是为我们解答这些问题的。这本书专门介绍了欧洲2500年的藏书历史,重点在于记录藏书建筑的历史变迁,梳理阅读文化,并配以丰富的插图,让我们感受欧洲从古到今对于书籍收藏的热爱。如果您是一位喜欢收藏书籍的读者,那这本书一定要收藏一本。
在古代修道院中,由于书籍稀少珍贵,往往会在书的内容里加入一些“诅咒”,任何偷盗、损坏书籍的人都将受到极其严厉的诅咒。修道院的小规模藏书,逐渐发展成了专业的图书馆,数量也逐渐上升,例如巴黎的圣日耳曼德佩修道院。进入法国大革命后,图书馆里有49000本印刷书籍和7000卷手稿。在修道院的发展过程中,大教堂也不遑多让,比如巴黎圣母院曾经也是教学中心和学习中心。
学院的藏书体系和修道院的藏书体系形成了明显的反差。图书馆的安全有三道锁来保障,那是一种弹簧锁,前两道锁由图书馆主管保管,只有学者可以拥有一把能开启弹簧锁的钥匙。入夜以后,图书馆的门应该被三道锁谨慎锁好。特定主题的书籍必须用铁链拴住,学者只能带着链子阅读书籍。任何书籍不得以任何借口带离或借出学院。
这本《藏书的艺术》可以被看作一本“中世纪藏书现象指南”,非常详细地记录了欧洲各国在中世纪对于藏书的保护的重视和狂热的追求。一方面由于过去书写成本高昂,一方面人们为这些书籍投入了相当多的人类的意识和感觉,像对待自己的亲人和客人一样礼遇书籍,对书籍的爱,也许是后来欧洲的科学技术可以腾飞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