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诚的《南明史》,我在高中就囫囵吞枣看过一遍。但是当时阅历不足,知识量也不够,对于书中描写的许多政治策略、战略规划,还不能理解得很透,甚至连一些基本的地名都连不起来,自然也就看得云里雾里。
直到如今,趁着新版上市,我才能再次阅读南明历史。相比其他的南明史,顾诚的作品应该是研究最为扎实的。不仅完整细致地叙述了南明各朝的军政大事以及各地反清复明的起义斗争,而且也进行了许多有价值的考证,比如李自成进京后的军纪、郑成功与李定国的关系、张名振三入长江的目的等等。参考的史料包括文人笔记、官方奏疏、野史传说以及大量地方志,可以说是穷尽了工夫。
只要阅读这一本书,就能对南明的历史有了事无巨细的了解,当然本书也非常厚,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读完。
第二个特点,是顾诚的史观属于阶级史观,虽然相比较《明末农民战争史》好了许多。阶级史观有利有弊,坏处在于顾诚对敌视农民军的文人指责过度,其实像史可法这样的人物,刚刚经历了李自成攻入北京事件,还不能像现代人那样脑筋迅速转弯和大顺军联合抗清,他们甚至以为大清在为君父报仇、吴三桂是申包胥式的忠臣,这个在李洁非的《黑洞》里说的比较透彻。好的方面,在于阶级史观可以抛开帝王将相为中心的叙述体系,因此顾诚定南明史的上限为大顺军攻入北京,而不是南都弘光建立,下限定于李来亨茅麓山战役,而不是永历帝自尽,并且大量谱写民众的抗清斗争。
第三个特点,是顾诚传达出来的情绪。阅读《南明史》,所有人都会感到“气死”,恨铁不成钢。因为大家代入的是明朝,而不是《洪业》的清朝中心,读者也大多从《明朝那些事儿》转换过来,感慨于明朝的辉煌与气节,自然也希望明朝能够胜利。而顾诚的笔法,正是先说明南明的大好局势,以及怎么怎么做可以获得胜利,但偏偏大家不那么做,而且采取了匪夷所思的做法导致了失败,原因也许是门户之见派系斗争,也许是军阀私心自用。如果主角本来就弱小,没有取胜可能,那么大家挺多感到同情和可惜,但如果主角本来可以赢,但就是不往赢的方向努力,那就只能生气了。
同时,顾诚的阶级史观,也使大家抛开了帝王将相的孱弱,以及文人士大夫的气节,专注于他们的做法本身,读者不自觉也会关注到大顺、大西的地位,痛恨南明为什么在清军压势的时候还不肯接受农民军。南明朝的明,只是一个号召,而号召之下的实,则是百姓、军阀、农民军、文人士大夫。顾诚的《南明史》,将我们的视角从号召转到了实际的势力。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