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专业要求,习惯于购买心理学作品的苯人在选择时会更加“谨慎”。一方面是因为作品质量良莠不齐,另一方面则是想在闲暇时间逃离专业学习,与推理和纯文学的世界换换口味。大三上学期学院安排了“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课程,这一学期共有18周54节课,我每节课都非常认真学习,主要是因为老师在讲述案例时所引发的共鸣和悲悯。每次下课时,自己的内心总是沉重而不舍(有点抖m内味儿了)。
该课程期末考试的压轴大题是“案例分析”:列举来访者的“病历”,介绍其基本信息和症状表现,让学生进行诊断和治疗规划。每当我在做这种练习题时,我会不断沉浸在另一种想象中——来访者为什么会这样?在来访之前,他经历了什么?他的家人持何态度?他曾陷入过去的哪个时刻......?如果这些内容以“非虚构纪实+散文”的笔触写出来,应该会十分感人。但我没有想到的是,这种写作方式,早已有专家实践了出来。
最令我动容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利用精神病患自身的猎奇性来进行扭曲创作,而是以冷静但不失温情的笔触,完整地描绘了每一个病患背后深埋的一声叹息以及无常的命运。我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异常心理与心理咨询感兴趣的uu们,它可能不会像那些“干货书”一样,让你充满“知识的香气”,但你一定能感受到心理学这门学科中沉淀的“关怀与悲悯”。我认为这样的涵养比“专业素养”更有价值。我已经将其列为本年度个人十佳预定了。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