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内容与我的预期有些出入。我原以为这种访谈要么是过于疏远,要么是过于赞美,要么是对作者了解不够——然而,吴越的访谈却没有这些问题。
书中包括了对话、自述和第三人称评论,涵盖了每位作家的日常生活、作品、经历和思考。内容非常耐人寻味,出乎意料地好看。
也许是因为吴越与这些作家有个人交往或工作上的接触,所以他能够完全摒弃陌生和不熟悉的氛围,摆脱外界赋予他们的光环,以恰如其分的角度切入访谈。甚至吴越与某些作家在微妙的时刻结识,或者曾担任他们的审稿编辑,这种了解和认知是普通访谈难以获得的出发点。
在这本书中,吴越既关注新一代的班宇、双雪涛等人,也和发生转变的张悦然、金宇澄等人进行了很多交流。既有老一辈的作家苏童、叶永烈,也向外界关注了韩江、何伟等。每个作家都有各自的亮点。
我喜欢看班宇谈论写作,他将小说比喻成一种“进化的形态”,认为小说的语言、节奏等都需要考虑到读者接收信息的方式。他说每个小说对他来说都是一个新的问题,在细节和语言的使用上会有冲突。他真的要好好思考,避免使用熟悉的表达方式,以免过于流于表面。
我也喜欢看双雪涛谈论写作,他认为需要与平庸决裂才能获得独特的东西。
我喜欢看吴越和他的前辈编辑如何对索南才让的作品进行修改,以及索南才让如何从他自身的传统出发反复思考和修改他特有的汉语使用方式。
我也喜欢看张悦然对他们这一代作家的清醒认知和对转变的尝试。他说太早进入文学,还没有想清楚的东西,凭热情和表达欲望支撑的东西意义不大。只有一些人坚持写作,我们的文学起点不是直接通向我们的文学事业的。
金宇澄、倪匡、韩国文学、科尔姆·托宾、勒克莱齐奥等篇章也非常吸引人。
而标题为同名的篇章,虽然是三人讨论,但其中的关键点确实能够说明吴越一直关注的问题,如非虚构写作、文学性与日常性、作家身份等。
最后两篇由吴越亲自撰写的“私货”——《杂技四十年》和《重返光明街》,真实地体现了他的思考并最大程度地呈现出来。
总的来说,除了巴黎评论之外,这本访谈类书籍是我最近最喜欢的。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