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棒的科普书,了解了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诸多大神,人类群星闪耀时!
计算机本身是20世纪各种学科思想交汇的产物,真是风起云通的时代。各个学科之间的渗透,政治和工业界的推动。制造业的发展推动电子管到晶体管到集成电路的飞跃,理论学家又在设计理念上对立起进行多核的并行拆分。数学,逻辑学,统计学,电气电路,材料,密码,通信,工程设计,精密制造,人机工学,图形图像,人工智能又涉及生物学,概率,进化等等,直至追问人类本源,什么是智能什么是生命。
学无止境啊,感觉这辈子都不会无聊了!
有几个地方很有意思。
一、
罗素,发现的一个数学漏洞。看起来既正确又不正确的论断。
有一位理发师,他只为不给自己刮脸的人刮脸,那么他给不给自己刮脸呢?
如果他不给自己刮脸,他就属于不给自己刮脸的人,他就要给自己刮脸。
如果他给自己刮脸,他就属于给自己刮脸的人,他就不该给自己刮脸。
唯一说的通的是,他既要给自己刮脸,又不给自己刮脸。
但这在逻辑上是个悖论。
罗素的悖论,与之相似,只不过是关于集合的。
假设有一个集合A,它的所有子集都具有一个共同的性质P—它不包含自身。问题是:集合A是否包含自身?
首先,若A包含自身,则A是A的子集,那么A具有性质P,由性质P知A不包含A。
其次,若A不包含A,也就是说A具有性质P,而A是由所有具有性质P的集合组成的,所以A包含A。
罗素悖论的提出之所以让数学家如临大敌,是因为它预示着数学的理论基础存在漏洞。罗素悖论表明,任何数学证明都不在可信。
二、
人类真的能制造出具有自我意识的人工大脑吗?
人工智能并不一定要靠模仿人脑的方式实现。意识与智能已经脱离成了两个独立的概念。智能的方式不一定非要用意识的方式实现,还可以用自动学习的方式通过算法实现。现在的研究普遍倾向算法实现。这也是狭义人工智能核广义人工智能的区别。
自由意志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不可预知性,目标搜寻,自我调节,趋利避害,前瞻性,记忆力,学习能力,遗忘性,联想能力,形状识别,还有就是一些适应社会的要素。这才是生命。
我们对事物的认知过程总是伴随着先具体在抽象,我们要认识锤子就必须先见过一个具体的形状标准的锤子,比如一个木头柄铁锤头的锤子,认识一个锤子的功用,也就是它的相,当我们认识到这个相的时候,锤子便不再具体为实物,而是抽象的一个概念。拿一个铁锤砸钉子,与拿一个石砖砸钉子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此时石砖的相便是锤子。
但是目前机器似乎还不能做到这一点,觉悟不到实和相的区别。
传统的人工智能观点包含了一个中心假设,那就是,所有的行为都是通过对环境建模,然后依据模型进行逻辑推理后才产生的。事实上,建模并不是产生行为的必要条件。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