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认为人的改变应该由内及外,首先完成对内部自我思维、行为的改变才能形成习惯,从而对周围环境或者说人事物产生影响,而这也是七个习惯形成的逻辑和顺序。
首先是内部自我的部分,包括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三个习惯。积极主动很好理解,需要注意的是积极主动不仅包括积极的行动还有积极的思考,不仅需要面对现实,还要面对未来。以终为始强调遵循自己设定的原则、目标,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者,无论是在项目开始还是过程中甚至是结束后,都需要对照最初目标进行比较和反思。正如作者所说:
“以终为始”的一个原则基础是“任何事都是两次创造而成”。我们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头脑中构思,即智力上的或第一次的创造(Mental/FirstCreation),然后付诸实践,即体力上的或第二次的创造(Physical/SecondCreation)。
第三个习惯是要事第一,特别强调建议将更多时间画在第二象限的行动中,个人理解是一些在长期看来更有价值和效率的活动,例如预防型行为、计划型行为以及情感交流型行为。
之后的习惯更多体现在个人与群体交往的场景当中,包括双赢思维、知彼解己和统合综效。前两个如字面意义,而统合综效是发挥群体作用、做到整体>部分的更优效果。个人理解中,喜欢将这三个习惯排序为知彼解己、双赢思维和统合综效,对应下来的思维方式是:理清问题、从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充分知晓对方的想法和顾虑(知彼解己)→从而确认双方能接受的(双赢)结果,从结果出发想解决方案和实现的可能路径(双赢思维)→求同存异、消除分歧,统一双方的解决方案,找出第三种选择(统合综效)。
最后一个习惯是不断更新,包括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不同层面上的。
———————————————————摘抄———————————————————
一切正确原则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们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如果你想获得微小的进步,就改变你的行为,但是如果你想获得巨大的进步,就要改变你的思维。
习惯一:积极主动
伤害我们的并非悲惨遭遇本身,而是我们对于悲惨遭遇的回应。
积极行动不同于积极思考。我们不但需要面对现实,还要面对未来。
在所有进步的社会中,爱都是代表动作,但消极被动的人却把爱当作一种感觉。好莱坞式的电影就常灌输这种不必为爱负责的观念——因为爱只是感觉,没有感觉,便没有爱。事实上,任由感觉左右行为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但是人人都应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应该为自己营造有利环境,而不是坐等好运或噩运的降临。
要成为主导者,而不是受害者。不要等着生活对你下手,要对生活出手。
习惯二:以终为始
弗兰克尔说:“我们是发现而不是发明自己的人生使命。”
习惯三:要事第一
人的大脑可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脑主司逻辑思考与语言能力,右脑执掌创造力与直觉。左脑处理文字,右脑擅长图像;左脑重局部与分析,右脑重整体与整合。
领导力就是清楚地告诉对方他们的价值和潜力,直到对方能受到鼓舞并自己看到这一点。
关于提高个人效能的方法,我总结出一句话:左脑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