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么是二十四史吗?
二十四史是个集合的概念,是一套史书的合成。它是中国古代二十四部重要的历史文献,几乎涵盖了清朝以前历朝历代的中华历史。
早在三国时期,就有"三史"的说法。当时人们把《史记》、《汉书》、《东观汉记》合称为"三史"。南朝刘宋时期,范晔的《后汉书》问世,取代了《东观汉记》,也成为了"三史"之一。同时,又有人把《三国志》加入其中,便有了“四史”的说法,也就是我们今人所说的"前四史"。时间推移,史书不断累计,到了唐代,出现了"十史"和"十三史"的合称,宋代又有"十七史",明代又有"二十一史"。到了清朝乾隆时期,随着《明史》的编修完成,乾隆皇帝正式钦定了"二十四史",官方认可了这一概念。"二十四史"一直流传至今。
然而,"二十四史"的历史并未就此结束。后来随着清朝覆灭以及民国政府建立,又出现了"二十五史"(加入《清史稿》)和"二十六史”(加入《新元史》)。尽管如此,"二十四史"仍然是流传最广、最深入人心的。
当然,武英殿版本的"二十四史"被后世一般称之为"殿本二十四史",对其评价并不高。主要原因是在汇编过程中所采取的版本并不都是善本,存在不少字句错漏问题,严重者甚至出现了段落颠倒。到了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董事长张元济决定无数古人用毕生心血凝结成一卷卷史册,对历史的传承的执着和热忱,融于中华民族的骨髓中。以"二十四史"为代表的浩瀚典籍成了支撑我们民族前进的脊梁。
二十四史篇幅累计3213卷,合计4000多万字。如果每天读1万字,一年可读365万字,需要花费11年的时间才能通读完。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很少有人会花费这么长的时间去阅读一本书。而且"二十四史"晦涩枯燥,冗长费解,完全通读是非常不现实的。因此,《二十四史通识课》对于我们来说非常有必要。
历史是现实的镜子,前车之鉴,后世之师。了解历史会让我们看待问题时更加豁达,增长眼界,知往事,方通今事。譬如司马迁的《史记》,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为了完成这本著作,司马迁几乎耗费了一生的心血,也为之付出不小的代价。《报任安书》里可窥见一二。这样珍贵的著作不应蒙尘,束之高阁,它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珍贵宝物,是先人想告诉我们的深刻道理。
我们踏着先人的经验一路向前。我们的民族正因为有了这样深厚的历史底蕴,才能传承发展。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