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12封信,兴奋地开始读附录,却发现附录比正文还要长。
然而,在读附录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一种道理虽然时代不同但却毫不过时的感觉。尽管内容可能算是说教,但并没有让人厌烦,反而觉得亲切,就像朋友之间的交谈。
比如第一篇谈论读书,本来我打算为了分辨历史虚无主义而下决心看一本不喜欢不推荐的传记。但恰好看到“你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就浪费了可用来读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我顿时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原来读书并不需要花费太多力气,“你不喜欢,它对你就没有意义。”
除了读书,对于“学问”,我感受得更深。现代人和一百年前的人一样,都忙于自己的事业。“有官做官,无官教书。就因为职业,我们陷于职业,正当的工作占去了我们二三的时间,应付琐碎的事情占去了我们七八的时间。”这让我深感惋惜,这样的感叹 ,只有在作者这个年纪才能有,年轻人能理解吗。对于像我这样的年纪,“一辈子都在忙于糊口”,能算作是“青年朋友”吗?
谈到作文时,作者提到了一种方法论。我们平时会有各种念头,但由于懒惰,我们很少记下来。等到真正需要用到的时候,我们苦思冥想却又想不起来。只有将念头写下来,才能有修改的机会,才能不断得到新的思路。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