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堡》这个故事其实很简单,整本书的亮点在于环境的塑造,以及周围人与堡外人之间看不见的“情感纠葛”。
2、综合来看,我还是比较推荐这版的《城堡》,因为我觉得这个版本的书与之前我看过的《城堡》有所不同,这本书增加了很多之前我未见过的内容,它们集中在最后一张附录里。你可以在这本小说中看到卡夫卡的手稿,比如之前删过的大量文字。千万不要小看这些文字和段落,你可以根据小说内容将这些要删掉的内容结合起来,推测卡夫卡的创作心理以及另一种人物走向和结局。
3、另一个不能错过的地方是作者们各个版本的编后记,你可以了解编剧们对卡夫卡这一人物的认识,以及他们为何如此编辑,还有他们对卡夫卡其他作品的解析,帮助你从多个方面了解这个毒舌作者。
——————详细版——————
《城堡》这个故事其实很简单,整本书的亮点在于环境的塑造,以及周围人与堡外人之间看不见的“情感纠葛”。男主角的名字叫K,而反观这本书其他的配角,比如伯爵老爷、老板、教师、耶里米亚斯、阿图尔,在这些称呼和名字中,他们要么有自己的头衔、职业,要么有自己的名字,而我们的主角K混在其中更像是一个异类。
因为在这本书中没有出现A、B或C这类名字,正是这个简单的符号将城堡里的人和城堡外的人隔开来。就像琼瑶小说中的经典名句:他不属于这里,他是来加入这里的。对于现在多样化的生活和职业,读完前三章时,我并没有感到特别悲哀,我只是不太理解为什么非得加入到城堡里,这就是传说中的圈子不同还要硬融。我感觉当时的作者有很强烈的焦虑或抑郁症,因为在这本未完成的作品中,没有出现任何比较明显的“希望”,而K永远执着于加入到城堡里,生活在这座城堡中是他唯一的目标和愿望。这也可能是写作天赋的附属品,也可能与当时的环境有关。
我搜索了一下1883年到1924年的德国大环境,发现情况确实如此,他可能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找不到出路,进而创作出K这样的主角,并无法给他希望和结局。综合来看,我还是比较推荐这版的《城堡》,因为我觉得这个版本的书与之前我看过的《城堡》有所不同,这本书增加了很多之前我未见过的内容,它们集中在最后一张附录里。你可以在这本小说中看到卡夫卡的手稿,比如之前删过的大量文字。千万不要小看这些文字和段落,你可以根据小说内容将这些要删掉的内容结合起来,推测卡夫卡的创作心理以及另一种人物走向和结局。另一个不能错过的地方是作者们各个版本的编后记,你可以了解编剧们对卡夫卡这一人物的认识,以及他们为何如此编辑,还有他们对卡夫卡其他作品的解析,帮助你从多个方面了解这个毒舌作者。
另外,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作品,我觉得作者不要试图在一部作品中“成全所有人”,卡夫卡就是凭借“一己之力”将K的出路都堵死,没有希望的K成了等待的“戈多”,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就是这个道理。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