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有一点点像鸡汤,但是是鸡汤又何妨呢。毕竟也是一种风格,对作者来说是鼓励自己肯定自我又点燃他人的心意。而对心理还需要滋养的人,浓浓的鸡汤还是挺香的。
有点像鸡汤,这可能就是这本书这位作者的个人风格吧。
第一章蛮像艺术史,在艺术的世界中去定义什么是名画、什么是孤独、什么是创意,只是又更多的描述了作者自己的生活,像是作者自己的艺术日记,在暗示和肯定自己,又有强烈的分享欲。
第二章探寻艺术人物的关系隐喻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社会关系。在挚友身上看见自我,在家人的爱中体会珍惜,在关系经营中听比说更重要。爱自己才能更遇见更好的关系。这些在人际交往中的道理,以艺术故事的叙述得以明晰、传播。有点受教育的感觉但又少了点醍醐灌顶那么直接的通透。似懂非懂、还需再品,和生活本身倒是挺像的。
第三章就更艺术史了,永不停歇的变化与突破是贯穿艺术史的,而人生“永远在路上”是常被念叨的,而变化的不竭动力是梦想,或者是天马行空的,或者是因为无奈被现实打击但被得以专注坚持的。无论是哪种,反正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不过江益中这个人名倒是被安利了。
最后一章标题就开始上高度了“美术即是人生”,光有梦想只是动力,还需要智慧和理智,不然就成了新手开车上路,只有横冲直撞慌张失措。智慧和理智是与时间相处的无声力量,又是积跬步以达千里的踏实谨慎,还有不断修正的复原力和精细度。最后在摩西奶奶的画作中被鼓励到“种树最好的季节是十年前,还有现在”。有点老生常谈但确实需要它来画个句点。
作者做了很多的自我暴露,每一次都是自我成长的见证。是内心挣扎到接纳到重新振作的纪实。成长往往就是一个逐渐自洽的过程。
面对为艺术或者为爱情义无反顾的这些艺术家们,像是高更像是弗里达,情不自禁的想问“这值得吗”“一定要这样嘛”“真的没有调和的方法了嘛”。这样的疑问中就已经夹杂了我们的价值评判。这些人之所以能被历史记住,就在追寻了不谙世事内心的指引。至少在那个当下他们是以自己的义无反顾所坚持,在那个当下,是自洽的。当然,历史也就是由它们所编织的。
所以,梦想之力量有点鸡汤有点玄妙,但落到现实中,就是内心的自洽。有些人为眼前利益所奔波有ta的道理,有些人深扎实干也有ta的追求。少一些评判,每个人都能够循着自洽去继续自己的生活。
当然,最重要的评判在自己的心里。但我们作为社会人,心中的评判怎么可能不交织于现实和世俗?所以即使个人风格很难,但能多追求一分,人生刺点的爆发能量也就多积累一分。
自洽和幸福一样,都是我们的人生课题。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