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本书你会发现,作者寻找的并不是天上的星星,而是意义以及生命发展的更多可能性。
《流浪地球2》中关于“数字生命”:一个可以脱离肉体,只依靠计算机程序而存在的人工生命,的争论值得深思。
克隆羊的出现,人造器官的应用,再到如今AI的时兴,是不是意味着“数字生命”变成了可能智人正在向科技人转变。
如果将智人看作是由无数物质组成的话,那我觉得智人向科技人转变很有可能就是未来的演化方向。《岛上寻星》这本书从科学的角度也大胆的进行了猜想与求证。
一、物质 “物质”是物理学名词,指构成宇宙间一切物体的实物和场。
雾是由微不可见的水滴构成的,雪花❄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凝结升华构成的,就连人的身体也逃不过物质的掌控。人造腿、人造心脏、人造肺等工业品和机器取代了自然人身体的一部分,就是最好的证明。
霍金大家都不陌生,他在年轻时就患上了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全身瘫痪,不能言语,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但他通过语音合成器的帮助,实现了开口表达和演讲的需求。
无独有偶,美国一位高位截瘫的患者,通过大脑中植入的电脑芯片,破译了脑活动产生的欲望,并能操纵着机械臂做出动作。
这些,都是物质作用的象征!
当然,有些感觉我们无法用物质进行描述,科学也无法证伪,但这并不妨碍人类按照物质理论进行发展的脚步。
二、科学的看待死亡 如上所说,人体也是由物质组成的,那么,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物质是必须遵守能量守恒定律的。
也就是说,能量总量保持不变,只会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人体的死亡,可以看作是构成人体原子的瓦解。当大脑的原子序列被瓦解,无法进行电活动,对其他器官下达“指令”时,人就真的死亡了。
人死亡后尸体会有一个腐化过程,这就是将人体能量转换到其他物体的过程。
本书中,作者提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想法:如果未来某一天,科技发展到能给人体内的每一个原子印上“身份证”号,那我们的生命事迹是不是就能得到追溯和永存了。
试想一下,如果能在一朵花、一片叶子或一只小动物身上找到亲人的踪迹,死亡是不是就不可怕了。
三、人类在亲手调整自己的演化方向 科技发展的不断地进步,让我们对生命的渴求越来越浓烈,随之也将我们推向科技人的发展道路。
或许有一天,癌症不再是绝症,通过细胞大小的机器人,能精准定位,输送药物,杀死癌细胞。
或许《黄金瞳》不再遥不可及,通过佩戴有穿透视力的装置,我们能完美而清晰的看到物体内部的结构。
或许跨语言交流不再困难,只需要将大脑连入语言库,各国语言信手拈来。
或许飞行也不再只是遐想,人人都拥有一双轻便的翅膀,自由的飞往想去的地方。
所以,当我们用技术来改造自己的身体和大脑时,就是在进行演化了吧!
当然,除了上述提到的话题外,书中还有很多有意思的观点间的碰撞,如宇宙大爆炸的发展,机械论者和生机论者的辩论,伽利略第一次观察到月球和太阳时引发的思想大战,折叠宇宙概念等等。
本书目录解读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