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聊一聊《资本论》这本书。这是一部思想巨著,也是每个经济相关专业的人必读书目之一。可惜以前读本科时没有好好去研读,最近读完后颇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翻开《资本论》这本经典著作时,或许许多人会被其深奥的理论和复杂的结构所吓倒。但是,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艺术对面一样,总是会遇到许多大卫式的障碍。”《资本论》是一本足以改变世界的书,如果你能耐心阅读并理解其中的奥秘,就会发现它所蕴含的无穷价值。
全书由“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卷:资本生产的总过程”组成。
万事开头难,每门学科都是如此。第一卷对商品价值做了总述,开门见山地阐述了“商品本身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而我们每一个个体(劳动力)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因此劳动力自身也具备价值和使用价值。
商品价值的本质,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为了更好地量化这种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经济学家们引入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个概念。
价值增值的过程是生产商品使用价值的过程,也是将生产资料的原有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上去的过程。在价值增值的过程中,机器设备劳动力作为可变资本,不断将自身价值转移到最终产品中。
如果每个人的工作报酬,都是对自己必要劳动结果的完全回报,那就不存在任何问题。而资本的丑陋嘴脸是:从劳动力身上获取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本质是商品价值超过各种生产要素总和后的余额。
从中可见,在每一轮的价值增值过程中,凝结在生产要素中的各种价值被增值到最终的商品中去了,而这个增值的过程,某种程度上,也是榨取劳动力身上的剩余价值的过程。
科技的发展,将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中,大幅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从表面上看,这让商品经济大幅发展,缩短了普通人的工作时长。但是从实质上看,如果普通人的总工作时间不变,那么这种生产力的提高,会导致劳动力变得相对廉价,从而产生失业和必要劳动时间缩短的现象。
以上的论述,告诉我们看待问题一定要坚持“辩证”的观点。在生产过程的总关系中,有这样的一个三位一体的公式:即资本对应利润(等于企业家收入+利息)、土地对应地租、劳动对应工资。但是,这样的一个三位一体的公式,却完美地将资本生产方式特征中利润的剩余价值给掩藏了。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是劳动力的典型代表。虽说《资本论》这本书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意义,但其背后的一些朴素思想和原理,在当代社会依旧是受用的。
笔者认为,该书的现世启发有:每一个普通人,应该努力学习知识和技能、提高学历,以提高自身价值量。每个人想要获得更多的财富积累,还需要积累生产资料,并让它参与到社会发展中去,为全社会贡献价值。这点有个很朴素的案例:你买了一间商铺,并将商铺进行经营,开了一家快递店。以上的过程,应该既是利己的,也是利他的。最终实现全社会的帕累托最优。
《资本论》不仅仅是一本经济学著作,更是一本哲学著作、社会学著作、历史学著作。对这样一本高难度的书来说,笔者的理解还很肤浅,如有不足之处请读者朋友们指正。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