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只有阅读,才会变得不同。我和闺蜜开始关注微表情心理学,后来深入研究,对教材和细分的内容都很感兴趣。读完王芳老师的《我们何以不同》后,我内心的触动甚至超过了对新知识的了解。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认识自己”是一门永远都无法完全掌握的课程。而首先要了解我们与他人不同的根源,似乎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如果不曾阅读荣格的作品,你可能不知道什么是中年危机。事实上,上有老下有小的客观现实压力并不是“中年危机”的真正来源。真正的中年危机是在繁华过后感到自我的意义危机。也许你没想到,危机的类型可以从现实上升到意义层面。如果内心崩溃,那么这个危机会比现实生活中的沉重负担更可怕。然而,当你没有思考这种可怕的时候,当你真正达到了这个年龄,当你有了这种感受,除了陷入随意的生活,或者对他人无动于衷,总之就是无法面对。
我经常思考,如果工作不得不向下兼容,我是否能接受。曾经的师父说过:“如果我到了五十岁还只能做保洁工作,我是绝对不会去做的。”这并不是对职业的歧视,而是因为背后有太多隐含的意义和熟悉环境的压力。就像那位曾经是英语教师的出租车司机一样,有时你不得不打破这种刻板印象。而对我来说,不断阅读似乎是我内心变得不落伍的底色。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似乎有三件事是没有人教给我们的:第一件是如何谈恋爱,基本上是靠自学;第二件是如何做父母,很多人直接将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应用于对待自己的孩子;第三件是如何面对死亡,整个社会对此事避而不谈。这本书对人格进行了解析,前两部分有很多数据,第三部分解释了一些重要的理论。你可以看到熟悉的弗洛伊德、近年来炙手可热的《自卑与超越》中的阿德勒、荣格,以及许多熟悉或不熟悉的心理学家。了解和理解似乎很难统一在一本书中,尤其是关于人格的话题。但是,《我们何以不同》做到了。此外,该书还提供了配套的音频课程,你可以尝试一下,也许会有不同的体验。
关于是否要生二胎,这个问题一直存在着广泛的讨论。为什么有时一个家庭会为此争吵?“只要生下来就养得起”、“一个孩子太孤单没有伴”、“反正有人带,你们不用管”等类似的说法是否熟悉?归根结底,这是两种不同的策略:追求短期、追求结果的快速策略,以及注重过程、成长和发展的长期规划。如果从一开始就采取两种截然相反的策略,那么最终的结果将是无法协调的。
心理学对于人的帮助远不止于“心理咨询”。它提供了填补内心空缺的绝佳机会,请不要错过。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