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谈论人际关系时,我们都知道沟通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可是为什么在实际情况下,我们仍然会有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问题?比如跟同事相处困难、跟爱人关系不好、跟父母存在冲突等等,这些所有的冲突背后难道仅仅是因为我们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吗?其实,人际关系的背后,是由于我们内心的心理阻力产生的。
艾瑞克·伯恩在《人间游戏》这本书中,通过基本的理论模型,用各种游戏化的场景,让我们明白了为什么我们会出现这些问题,本质上是我们的内心出现了阻力。因此,我们改善人际关系的钥匙始终在我们自己身上,怨不得别人。
人类的底层问题是不变的,我们终身都在探索如何规划醒着的时间,因为我们醒着的状态,就离不开人、离不开社会。对于一个人来说,社会中的人际关系是无法逃避的东西,只要活着,没有隐居山林,就不得不面对种种问题。
人这一生都离不开刺激渴望和认可渴望。刺激渴望指的是我们对于新奇、刺激和新鲜事的渴望,如果长时间没有得到刺激,我们就会觉得生活毫无新意,然后没有积极的生活态度,不仅是个人生活,亲密关系也是如此。为什么刚谈恋爱时彼此都很恨不得24小时呆在一起,而在一起久了的老夫老妻,都说牵手就像左手摸右手的感觉,大家习惯了这种相处方式,已经产生不了新的刺激,需要“这难道不糟糕吗”,“瑕疵”、“笨手笨脚的人”和“你为什么不——是的,但是”。有时候,我们跟别人沟通不畅,不是因为我们有冲突,而是因为我们受到了一种奇怪的冲动。这种冲动会让我们看起来很不成熟,像是在“挑事儿”、“闹脾气”,或者是“不懂变通”、“不近人情”。但是如果我们好好观察,就会发现人们好像有意让关系“变坏”一样。
一个总是喜欢唠叨的人,可能会反驳别人的建议,因为他们不是真的想要解决问题,而是想要发泄一下情绪,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同。抱怨就像是心理安慰剂,可以减轻情感上的压力,而不是寻求解决方案。即使有人提出好的建议,他们也可能反驳,因为他们只是想要有人听他们抱怨。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争吵和矛盾,实际上都可以用“游戏”的概念来解释。这个“游戏”从孩子时期的“我不好”开始,到成年后转变为“他们不好”。当我们在和他人沟通时,我们很可能会通过不断反驳对方来证明自己是对的,从而保护自己的自尊心。这其实就是“游戏”的一种表现。如果玩“瑕疵”游戏的人不找到对方的毛病,就会觉得不爽。最极端的情况是,权威人物玩起了极权政治游戏,这可能会对历史产生严重影响。
这个游戏跟我们现在的生活息息相关。城市里的人通过玩“我表现得怎么样”的游戏来获得积极的安慰,而“瑕疵”游戏则提供了消极的安慰。它基于对性的不安全感,通过寻求安心来满足玩家的需求。从沟通分析的角度来看,这个游戏包含了一些不健康的行为,例如窥探、病态的好奇心、监视等,有时候这些行为会被表面上的关心掩盖。这些行为通常是建立在一种父母自我或成人自我的基础上,掩盖着玩家内心的真实想法。而这个游戏的内部心理获益则是避免抑郁,外部心理获益则是回避有可能暴露自身缺点的亲密关系。可以举个例子,这个游戏的玩家可能会拒绝那些没有经济实力的男人、非雅利安人、文盲、性无能的男人或缺乏安全感的人,以此来避免暴露自己的缺点。与此同时,窥探和监视等行为可以提供一些生理上的快感和内部社会行为,而游戏外的社交获益则是属于邻居型的,即玩家可以通过观察邻居们的行为,从中找到安慰和寻求自我安抚。
除此之外,书中还有很多游戏的描述和解释,如果感兴趣,可以去找来看看。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