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章主要讲述如何阅读中国经、子学的文化瑰宝。内容较为深奥,且使用古文风格,可能会让读者觉得晦涩难懂。
个人而言,我对经学、子学一无所知,无法理解和解释书中内容,因此不会给出自己的心得,以免被嘲笑。
然而,对于以后阅读经、子学的书籍,我会按照本书的建议,按顺序和方法进行阅读,以避免迷茫和探索之苦。这两章已经给了我足够多的启示和帮助。
现在我简单地将这两章的内容整理如下,供各位参考:
一、关于经史子集的定义: - 史是以记录现象为主。 - 经、子是通过记录并研究现象,提出公理性观点。 - 在经史子三部中,无法归类,只能另行设立“集”。
二、关于“经”学: - 经、子本质上是相同的,但自汉代以后,儒学被特别推崇,并将儒家的经典称为经。 - 阅读经学应从汉代的经书开始,避免个人主观观点的影响。 - 一些经学书单:皮锡瑞的《经学历史》、廖平的《今古文考》、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礼记·王制注疏》、《周礼注疏》、《白虎通疏证》、《五经异议疏证》。
三、关于“子”学: 1. 十大学派:阴阳、儒、墨、名、法、道德、纵横、杂家、农家、小说家。 2. 阴阳家较难理解,小说家不相关,可以阅读《宋子》十八篇;农家属于专门的学派,可以暂时不读;纵横家的鬼谷子是伪书,真正的鬼谷子属于《战国策》,划入史部。 因此,应该学习的是儒、墨、名、法、道和杂家。 儒家有《孟子》、《礼记》、《荀子》; 墨家有《墨子》; 名家有《经》、《经说》; 法家有《商君书》、《管》、《韩》; 道家有《老子》、《列子》、《庄子》; 杂家有《吕览》、《淮南》。 可以按照这个顺序阅读:老→庄→管→韩→墨→荀→吕览→淮南。
四、关于古籍阅读: 作者认为,因为各个经典都有注疏和伪书,应首先辨别真伪,先读原文,再读注疏。 阅读时要关注大意,而不仅限于词语解释和制度规定。在当今阅读中也是如此,不要只是摘抄,还要理解文章真正想要表达的含义。
以上是《吕思勉谈读书治学》第三、第四章的内容。 后面的内容会更加晦涩,可能没有太多人有兴趣继续阅读。
对于阅读而言,我认为如果看不下去某本书,可以选择换一本。我们都有不读的权利,不要让阅读成为任务和负担。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